北京汽车博物馆:并非只看车

2011年09月02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北京汽车博物馆:并非只看车

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迈上一步,一位汽车设计大师突然立体地出现在你的面前,面对面和你聊天,而他本人已经去世了好多年;打开按钮,一辆车突然伴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它同时还在眨着眼睛微笑;半躺下来,猛踩油门,你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驰骋在赛车跑道……

类似许许多多的奇妙,现在都“藏”在北京南四环边上的一座酷似大眼睛的建筑里,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座北京汽车博物馆,尚未对公众正式开放,即被评选为“科技北京新八景”之一。该评选是由香港文汇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得到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等单位支持。

走进汽车历史长廊

“北京汽车博物馆不是简单陈列汽车的博物馆,而是汽车与人、与社会关系的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负责人樊维向记者作介绍时,一脸微笑又带着几分神秘。她说,每次有人打电话询问汽车博物馆是不是和车展一样就是展览汽车的地方时,她都会如此耐心解说。而所有的解说都离不开这条原则: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追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催出了汽车工业产品,而汽车这一工业产品又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这体现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馆、每一个展区中的每一个细节。

汽车博物馆自上而下分为创造馆、进步馆和未来馆,于是我们坐直梯上到5层从“过去”开始。

汽车与人的关系源于车轮,当第一条车辙出现在大地上的时候,人类的出行方式就开始了变革。五层入口处有一条长长的车辙向前延伸,伴随着整个“旅程”。一辆指南车静静地立在淡黄的光线下,诉说着车在遥远的过去的故事。指南车的指向仪指向着南方,一指就是上千年,牲畜拉动着车辆慢慢地走过了这段长长的岁月。到了近代,车辆才摆脱了生物动力,使用汽油动力,成为真正的汽车。

“人们都知道汽车的发明史,但可能并不关注其源于动力的革命,也可能并不知道汽车很早就和中国有渊源。”工作人员微笑着如是说。记者沿着历史的车辙,看到了300多年前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中国研制的蒸汽车,准确地说,这是一台装置,简单的车体,突出的马达,让这台车看着像一架大玩具,但正是它让汽车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了第一次的孕育。

这一部分的展品相当珍贵,很多是原件!而且每一件展品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汽车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展品中有一辆亮闪闪的1925年生产的雪铁龙5HP型鱼雷敞篷车。据工作人员介绍,19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大陆的汽车拉力赛,行驶路线是从北京到巴黎。2007年,两个法国人为纪念该拉力赛举办100周年,开着这辆1925年生产的鱼雷敞篷车,重走了一遍当年的赛车路线。事后,法国标志雪铁龙集团回购了这辆汽车,并将其无偿捐赠给北京汽车博物馆。

从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之一慈禧用车原型“杜瑞亚L型”,到苏联赠送给我国的吉斯110,北京系列、上海系列、红旗系列、东欧系列,北汽集团捐赠的BJ212、BJ130,北京二汽研究所捐赠的电动车实验车……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者慢慢地走在五层的参观走廊里,仿佛走在汽车的历史长廊,眼看着它从最简单最原始的状态一步步走向现代、方便、舒适、美观、时尚。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北京 博物馆 人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