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业内新闻>正文

外交观:高田气囊门 车企爱之深恨之切

2015年06月17日 07:00:00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雅各布
1

外交观:高田气囊门

凤凰汽车讯 据海外媒体报道,随着近日马自达宣布再度因为高田气囊缺陷在北美召回54万辆车,汽车行业的“高田气囊门”影响范围再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日系和美系车企均受到波及,德系宝马也深陷其中,目前全世界因为高田缺陷气囊总计已召回近5000万辆汽车,其中光在美国就超过3400万辆,影响远超“丰田油门踏板”事件和通用“点火开关”故障。


《外交观》栏目介绍

《外交观》是凤凰汽车海外新档栏目,主要针对热点汽车事件的独家观点评论。解析事件的始末并深度发觉事件的另一面,其中会有海外知名媒体、行业分析员以及著名机构的评论观点作支撑。另辟蹊径,点评犀利,换一个角度会让你看的更透彻。


事情是这样的……

据悉,早在2000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曾接到用户投诉,称部分车型使用的高田气囊在启动时会产生碎片。一直到2008年,本田汽车首次因高田气囊安全隐患进行召回,气囊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2009年5月16日,美国一位18岁青年所驾驶的本田雅阁与其它车辆相撞时,被安全气囊弹出的碎片划破动脉身亡。自此,陆续有消费者因为气囊隐患而受伤害的事故曝出,截至目前为止,已报告有7人因为气囊问题而丧生,受伤人数则过百人。

随着媒体的曝光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介入,高田气囊事故愈演愈烈。各大使用高田气囊的车企纷纷“躺着中枪”,不得不进行大规模召回,受波及的除了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斯巴鲁等日系车企外,美系的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甚至连德系的宝马也被卷入,总计波及近5000万辆车。其中受伤最重的是本田汽车,该公司在全球已召回2000多万辆汽车,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中。

至于气囊故障的原因,高田目前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现在车企的主流看法是由于设计方面存在缺陷,气囊在打开时力量过大,容易将尖锐金属片弹出,给驾驶员及乘客带来安全隐患。据悉,这有可能是因为高田公司使用不稳定的硝酸铵作为快速产生气囊打开所需气体的化学反应物质。

核心观点:虽然在此次“高田气囊门”中,各大车企看似无辜“躺枪”,但其实这与汽车厂商间的激烈竞争、成本不断压缩,以及车企推动模块化设计与生产等因素不无关系。

在这次汽车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系列召回事件中,各大车企本身看似并无过错,只是被高田气囊这样的“猪队友”拖累,但由于最终的原因还有待调查,所以目前召回所支出的成本都暂时由车企承担。

不过在德国《经济周刊》看来,车企们无法独善其身,看似“躺枪”的召回跟车企自身也有很大关系。其一,这次召回规模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车企推动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有很大关系,通过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来降低生产和设计成本,只要其中某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受波及的就可能是几百上千万辆汽车。其二,车企拼命压低成本,把风险转嫁到零部件厂商手中,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厂商不断兼并重组,通过获得垄断性规模优势来获得利润,导致汽车零部件选择面狭窄,多数零部件被几个甚至是唯一的供应商垄断,只要出问题就会波及整个行业。以安全气囊为例,高田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前五名的气囊厂商就垄断了全球80%的市场。其三,当车企把成本压力转移到零部件行业后,零部件厂商不得不在研发设计以及用料方面压缩成本,这也是近年来因零部件缺陷导致召回大规模增加的重要原因。

《汽车画报》也认为,由于汽车厂商间的激烈竞争以及零部件行业的畸形局面,在召回事件爆发后车企无法与高田一刀两断。一方面是因为厂商召回需要依赖高田提供的替换零部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田所占据的份额太高,短时间内无法找到足够的替代厂家。所以这次大规模召回事件爆发后,出现了一方面车企大力召回,而另一方面高层们则纷纷表态不会放弃使用高田气囊的奇怪场景。

核心观点: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爆发,不仅是高田或者某些车企的责任,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损害的也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杜登霍夫教授认为,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爆发不仅是高田或者某一个车企的责任,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损害的也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只要车企间的恶性竞争以及零部件行业的寡头局面得不到改善,下一个“高田气囊门”并不遥远。尤其是随着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进入汽车领域,它们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积累尚浅,更多的将是依赖于传统车企和零部件厂商所提供的方案,更容易爆发类似的大规模召回事件。

2

外交观:全球车企召回背后

日本东京富士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则表示,这波大规模召回是车企与零部件厂商“不幸婚姻”的恶果。“作为一家公司,高田的未来不确定”,舒尔茨说道,“这种规模的全球召回,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自承担”。他认为确定高田的未来需要几年时间,只有当事故原因查清,且车企与高田直接的召回成本分配完成之后,我们才能知道高田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此外,舒尔茨认为这次大规模召回是对日本经济形象的重大损害,加上此前的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以及丰田的多次大规模召回,人们对日本产品的良好印象已经被动摇。“高田事件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舒尔茨说道,“鉴于日本经济及社会的迅速老龄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快速增长,日本企业将会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

NTV的汽车专家赫尔穆特•贝克尔则表示,车企们转嫁成本的做法固然是气囊问题爆发的重要原因,气囊技术没有统一的强制标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贝克尔认为,气囊的技术标准由各个厂家自己制定,每个车型每个品牌标准都不一样,产品质量缺陷也因为标准问题而难以判定,这又降低了对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约束力。这次高田气囊故障的原因迟迟无法明确,便是明证。

核心观点:车企与零部件厂商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消费者也不应该因噎废食。

@Tino73:没有卷入这次事故的大众应该好好考虑自己的计划,是不是真的要放弃自家的零配件工厂,而使用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难保证的第三方零配件?

@Zappel:去年底宝马不是还保证自己的汽车气囊没有问题吗?

@Stromaufwaerts:日本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太高,地震过后导致全球汽车行业手忙脚乱,一个气囊也让各大车企颜面尽失。

@Peterlove:相较于气囊给行车安全性带来的巨大提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编辑点评:

车企们对于高田气囊,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不过在生产的全球化以及集中化的趋势下,出现类似问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光看到这波召回事件爆发所暴露的问题,而否定这个趋势给我们生活质量所带来的提升。

附录:

各大车企在“高田气囊门”中所涉及的汽车召回数量
车企/品牌 召回规模
本田 超过2000万辆
丰田 超过500万辆
FCA(菲亚特-克莱斯勒) 超过500万辆
三菱 超过300万辆
马自达 约300万辆
宝马 超过200万辆
日产 接近200万辆
福特 超过150万辆
通用 超过40万辆
斯巴鲁 约8万辆
制表:凤凰汽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导航

返回分页浏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