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行业退出机制不会影响车市增长

2012年07月27日 18:09 来源:21CN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字号:T | T

面对汽车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工信部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个规定对规范行业秩序是很好的,而这个政策措施不会影响车市增长。

同时我感觉提高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仍应该强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让标准提升逐步推进企业的公告资源的增减,让落后企业被标准淘汰。

一、不增加新的独立车企

文件指出:按照分级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的序号。列入《公告》的企业以公司(集团)为单位分配序号,公司(集团)独资或控股的独立法人子公司均应按资产关系分级列在公司(集团)的序号内,不再单设序号。

这实际是严格限定了车企的数量,未来不增加车企的数量,而集团下的车企数量可以增加,这样就避免了新进入企业的无序增长,这尤其是对商用车企业的力度更明显。

当然这也给集团企业以二级扩张的机会,有利于总量的整合。但实际集团并非企业,其内部竞争有时也大于外部竞争。中国汽车的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是集团发展的问题。

二、退出的条件很清晰

1、直接退出

对于已经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注销其《公告》。

这样的政策就是把经营不善的企业迅速直接的清除,只要符合破产类的企业也就完全免除其资格。而且很多都不能再次进入。这样的话在中国,类似萨博在欧洲破产的企业也是没有资格再生产汽车了。这应该是最有效的退出措施。

2、限制发展

不能持续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等方面要求的企业,应当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满足要求的,暂停其产品《公告》。

这也是很厉害的政策约束。尤其是针对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的整改的难度很大,目前的企业准入标准很高,即使部分在正常运行的企业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要想整改过关将是巨大的投入,且效果不可预料。因此这个措施对不规范发展的小企业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是有效的措施。

3、逐步退出

在《公告》管理中,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新建企业除外),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

政策的经营要求较模糊,但数量标准很严格。其中: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是指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

这样的标准应该是相对合理的,但数量指标需要合理的验证手段。当然看是以公告合格证数量为准是合理的。其中的出口量应以海关证明为主,这样就能堵塞漏洞。

三、应有更完善的体系性标准

汽车行业的政策是体系性的,指望一个政策就能实现改变行业散乱差的局面是不现实的。客观说想进来的企业总归是少数的,而存留的壳资源是较多的,因此目前的退出政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四、节能减排的油耗管理制度应是更高层次的退出机制

汽车行业的任务是产业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针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节能减排要有合理的政策推动。

尤其是针对油耗管理,目前工信部已经成立了油耗的统计核查制度,合格证都是及时传递到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中的,而政府部门完全可以根据油耗管理实现调控,针对两年无法实现企业平均油耗达标的企业实施惩罚措施,直到严重不符合标准而退出。

同时进口车也应强化管理。进口车的数量少,部分车型油耗偏高,需要有效的控制。防止中国成为世界的高油耗车型唯一的乐园。

五、汽车行业的提升是强势企业的角逐结果

客观说汽车行业的小企业的淘汰不会促进做大做强,而是众多量产企业的竞争促进产业提升。只有几家量产企业的凶猛竞争才能有效提升竞争力。未来的行业竞争是在非集团角度的几个企业品牌的竞争。

期待集团企业的集中度提升是有些问题的。而几家跨国车企的品牌和几家民族品牌的企业可能是未来的格局。而自主品牌车企的崛起是中国汽车的希望。

强势自主品牌车企的崛起将是中国汽车改变散乱的核心动力。

[责任编辑:zhangcc]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