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的十年一剑 自主品牌困境中突围

2012年08月13日 11:51 来源:凤凰汽车 0人参与 0条评论

每个与徐和谊接触过的人,都会对他时而放声大笑时而深沉凝重的表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谈到关于大北汽的构想以及北汽自主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徐和谊志达高远的大性情表露无遗。

虽然相对于大多同行来说,北汽真正进入快车道发展时间不长,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的起步也较晚,但在徐和谊的主导之下,北汽如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已跻身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自主品牌已经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资金、技术及人才储备。

关于大北汽的未来,徐和谊目标非常明确——打造世界级中国品牌。具体到现阶段而言:2015年,北汽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并进入世界500强。

破局:大象无形整合优质资源

徐和谊进入汽车行业始于十年前北汽与韩国现代的合资。2002年4月,北汽控股与韩国现代株式会社战略合作协议书在北京正式签署。同年6月,徐和谊担任北汽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负责北京现代项目。

“这个当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项目,是中国入世以后汽车整车产业第一个合资项目,成败与否事关北京市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大局。”对于徐和谊而言,这个当时被视为“弱弱联合”的项目,是压力,也是机遇。

正是从2002年,徐和谊率领新一代北汽人用500把镰刀,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工厂开始,北京现代创造的“现代速度”逐渐成为了带动北京汽车整体发展的火车头。同一时期,北汽福田和北京奔驰也先后成为北汽集团创业的重要生力军。到2006年徐和谊升任北汽控股董事长,并于2007年正式提出并实施“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北汽从此开启了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的全新发展阶段。

不过,全面接手北汽之时,徐和谊面临如何摆平北京汽车老国企机制所带来的复杂企业关系、股权关系的大课题,这也是几代北京汽车工业领导者一直为之心焦的历史难题。身处体制之内,亲历体制之变的徐和谊深谙其道,以一记非常巧妙的“整合”拳,大象无形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0年9月28日对徐和谊来说,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代表其实施“集团化”战略以来最重要的阶段成果——北汽股份公司正式成立了。按照规划,北汽股份不仅是为自主品牌打造全新的融资平台,建立更科学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整合北汽集团所有优质的乘用车资源。

北汽旗下主要的乘用车资产,包括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资产、北汽有限、北汽乘用车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北汽新能源公司、北汽动力总成公司等,既包含上市公司、合资公司、民营企业,还有众多的国有资本,涉及7种类型的经济成分和几十家公司,可以说,组建北汽股份堪称中国汽车界最复杂的一次资产整合。

北汽集团通过直接持股北汽福田、增资北汽有限,实现了对集团内整车公司的直接持股和控股权、不断理顺产权关系,持续完善集团管控制度体系。同时连同北京现代与北京奔驰的中方资产都放到股份公司,打造了一个大的乘用车平台,从集团层面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此外,通过整合集团内外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效资源,北汽建立起整车制造、研发、零部件、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五大平台,实现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使北汽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徐和谊一系列推土机式的动作明显加快了北汽的赶超速度。从曾经难以承受“北京汽车工业”之重的步履维艰,到2009年,北汽集团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占行业4.82%的资产,创造了高于行业1.89倍的销量,高于行业1.5倍的销售收入,和高于行业1.1倍的利润。2010年,北汽集团实现利润108亿元,成为建国以来北京市首个年利润总额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质量有了新的飞跃。整个“十一五”期间,北汽集团的利润增长了10倍,增速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屈指可数。

到2011年底,北汽品牌竞争力再次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五四三”的完美蜕变:产销规模行业排名第五,经济利润行业排名第四的情况下,北汽集团品牌价值率先进入行业前三。

布局:高举高打铸造自主品牌

日前,中汽协发布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增速再度放缓,仅为8%,自主品牌更是出现了2%的负增长。资深行业分析师贾新光预测,未来3至5年内,50%以上的自主品牌将走向消亡。此论调与徐和谊之前的判断别无二致。

徐和谊曾言,用不了10年,大多数自主品牌和一部分合资品牌可能出局。他做的形象比喻是:“十一五”是资格赛,“十二五”是选拔赛,到了“十三五”,就是淘汰赛。而北汽,当然希望要成为剩下的其中一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北汽集团整体实力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却给人一种“作为不大”的感觉。

“长时间以来,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北汽本身却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徐和谊并不避讳这个话题。

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北汽如何以“国有大型集团”身份,承担起自主之责,打造大北汽所必需的强势自主实力,是徐和谊最大的压力所在。

在徐和谊看来,中国汽车产业正逐步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主要力量,并发挥重要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将逐渐掌握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汽车自主事业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真正成熟的商业模式才刚刚开始变得清晰。野蛮生长固然能够取得先机,但也不可避免要走弯路,北汽作为后来者,前车之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形成自己的打法,这也是后发的优势所在。

如果沿袭过去的做法,简单地模仿走中低端路线,自主品牌很难做强。因此北汽做自主品牌,他坚信必须要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高举高打,从高起点打造高端化自主品牌。

收购萨博核心知识产权无疑是徐和谊高举高打战略思想的一个最好体现。三个萨博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还包括萨博全套核心知识产权,特别是对“Know-How” (技术诀窍)的收购,这一中国入世后堪称业界经典的收购战役,使北汽获得了一个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高起点平台。

经过2年多的消化吸收后,今年北京车展上,我们看到了初步成果。北汽正式发布了基于萨博技术全新升级的中高端轿车平台——“M-trix”(音同“Matrix”)平台,并展示了基于此平台的C70G等系列产品。未来2年,北汽还将通过该平台,为市场提供覆盖A级,B级,C级乃至CUV、MPV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系列产品。这标志着北汽已真正掌握了突破自主品牌中高端瓶颈的核心技术,拥有了正向造车能力。

这不仅是对徐和谊高举高打发展自主品牌的一个阶段成果展示,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格局:体系建设保障百年基业

“M-trix”技术平台、百千万人才战略、国内外产业布局、全球战略资源整合……北汽集团应该算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看上去,北汽自主品牌发展已经万事俱备,只欠时间。

但徐和谊不但没有松口气,反而是居安思危,其最近忧虑的问题甚至已经超越了汽车行业:怎样才能保证一个中国自主品牌能够代代传承下去?

徐和谊曾表示,自己最佩服的人是张瑞敏。上世纪90年代,当大家的品牌意识都还很淡薄的时候,张瑞敏却能立足长远,从最初就持之以恒地推进品牌建设,并逐渐做到了国际化企业运作模式,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那如果未来张瑞敏离开海尔,海尔品牌是否能继续走下去?

让徐和谊非常感慨的是,除了像全聚德、稻香村、瑞蚨祥、同仁堂等涉及衣食住行的品牌,中国涉及工业的品牌很少产生老字号,永久自行车、凤凰相机、雪花冰箱、白兰白菊洗衣机、牡丹电视机,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品牌,最终都如白驹过隙,不留痕迹。

一个品牌的建立,要靠集体创业的筚路蓝缕、日积月累,但毁掉一个品牌,却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瞬间可为。

再看国外那些成熟的汽车品牌,虽然大多是由家族企业做起,但如今真正的日常运营,基本都由固定的管理委员会经营维护,由职业经理人参与执行。

徐和谊想干的,同样是百年大计的事情。

“二次创业,全面推进自主品牌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实际上隐含着徐和谊对自主品牌可传承和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即,以品牌的体系竞争力代替单纯的产品竞争,同时减少个人因素在其中的影响。

二次创业战略的核心目的,按照标准国企风格的描述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分析世界汽车产业深刻变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学习借鉴日韩汽车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后来居上的历史经验,系统研究北汽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关键环节、具体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奋力拼搏,成就北京汽车的百年基业。

按照规划,北汽将全面建设八大体系:研发体系、采购体系、制造体系、品牌体系、管理体系、质量体系、零部件和服务贸易体系、人才体系,从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北汽集团自主创新体系,把北汽集团建设成为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的、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徐和谊在最近一次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成功转型的论坛上同样表示: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突破,形成企业的体系竞争力,同时继续坚持国际合作,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品牌,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又快又好和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只有自己手中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汽车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zhangcc]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