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近日进口大众经典之作甲壳虫推出了全新一代车型,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外形设计以及全新的动力系统都是其极大的亮点。对于全新甲壳虫的推出以及大众汽车的一些发展策略我们都期望有更多的了解。凤凰汽车也借此机会采访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先生,以下是访谈实录。
苏总:我很长时间没有和大家见面了,过去几个月在忙一些项目。汽车市场稍微下滑了一点,但是对我来说,市场往上走或者是往下滑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速度。就是市场在往下走的时候,速度有多快。因为汽车行业需要时间,无论是从生产的角度还是其他的角度,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整、分析。我可以和大家说一下,全球1到8月份轿车市场总共完成了4400万,去年同期是在4100万左右,总共增长了8%。从全球轿车的市场来看,也是还在增长。当然增长的主市场是在北美,南美也在增长,亚太包括中国的增长是最快的,亚太包括中国的增长大概有15%左右。这个是目前的状态。
凤凰网汽车:甲壳虫在中国并没有海外那么深远的历史背景,而且从引入的上一代车型来看,基本被定义成女性车款,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苏总:这个是上一代的甲壳虫。这个问题很好,这一代的甲壳虫是PQ35,上一代的甲壳虫的确在定位上我们也发现到比较受女性的喜爱。也可以说上一代的设计是比较女性化的,比较柔的。整个设计曲线比较圆、比较柔。所以很多人就说,如果男性55岁的话肯定就不喜欢那个车型了。由于上一代的甲壳虫在中国推出,所以很多人对甲壳虫的概念还是属于在那段时间的概念。目前的这代甲壳虫是非常不一样的,包括整个设计,尤其是内饰。如果你记得以前甲壳虫的话,前面的方向盘和玻璃有一段的距离,这个就是受底盘的限制。你可以看目前的甲壳虫,仪表盘很接近前面的玻璃。如果你看过以前的很旧的甲壳虫的话,整个设计又回去了。从设计的理念上,这次比较带有刚性。我们也认为需要有2.0TSI的发动机。你如果只是说比较时尚,比较女性的一个定位的话,你的群体可能只有这么大。如果你把整个定位铺开,当然我们的机会就比较多。但是现在我们的挑战是如何转变?这个转变不是24小时,所以我们市场部门要做工作,他们如何沟通。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过后大家就可以慢慢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胡总会给你们介绍这个产品,你们可以打开它的后背厢,这辆车从空间、从各个方面的设计都是很理想的。我自己开这辆车,我有两个孩子,很够用。
凤凰网汽车:此次全新甲壳虫引进了1.2TSI、1.4TSI发动机,特别是1.2TSI发动机更是大众第一次带到中国来,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是低价策略吗?
苏总:第一,首先我觉得TSI一向以来都是我们的基础。你可以看到奥迪的3.0TSI,我们的2.0TSI,然后1.8TSI、1.4TSI,这些都是我们的战略布局。在我印象里,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1.4TSI。八年前,当时我和中国的总裁坐在一起的时候讨论,到底1.4TSI带到中国来是对还是错?当时有很多同事反对,他们说中国的市场需要的发动机是越大越好,我们要3.0、2.5的,1.4不可能被市场接受。如果以当时的市场来看这句话没错,我们做战略投资都是要往更远的阶段看。我记得印象最深得就是,八年前我刚到大众集团的时候,他们就问我:“您觉得1.4TSI会不会有市场?”我说,怎么问我这么难的问题。但是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个方向绝对是对的。如果你看1.4TSI的扭矩、CO2的数字,基本上1.4TSI就是普通的2.0车型,而且扭矩绝对比普通的2.0车型来的更高,所以我说这个方向绝对是对的。现在从数据来看,1.4TSI的确是比较不错的战略。当然不是今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就开始考虑1.2TSI,当时我很支持,我认为甚至我们应该考虑1.0TSI。因为1.2TSI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从扭矩和整体的数据,基本上是超于普遍的1.6的发动机。所以1.2TSI的发动机和1.4TSI的发动机战略是并行的。如果整个市场在往小车走,甚至1.0TSI也会有市场,1.2TSI绝对没问题。第一辆甲壳虫到北京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放在我家,让我试驾了一周。后来给了我一辆1.4TSI,我就自己开了一周,也没有看数据,以为是2.0TSI。有一天我把数据拿出来看,我说这个到底是2.0还是1.4,结果是1.4TSI,我经常开大众的车,我都没办法感觉到。所以你可以想想看TSI的功能的确很棒。如果你细看,他们会给你解释像甲壳虫这样的车型,它的底盘是GTI的专家设计出来的。所以在整个操控性上,新甲壳虫是非常棒的。所以1.2TSI不是甲壳虫的战略,1.2TSI是我们整个对发动机的战略,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一步步往下走。1.2TSI不只在中国,在东南亚我负责的这些地方非常受欢迎。
凤凰网汽车:新一代的甲壳虫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发动机,其中1.4T发动和2.0T发动机还有DSG变速箱,整体的结构在国内是比较成熟的,那甲壳虫会不会国产呢?
苏总:目前没有这个机会。为什么呢?以前大众进口是没有战略的。以前的战略就是我们该国产的国产,那些我们认为还不是国产时候的车型,就让大众进口去卖。大众进口我接手的时候是一年卖700台,我估计今年有可能超过八万台。到底多少还是取决于第四季度的市场情况怎么样。但是你想想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的增长率,目前大众进口需要一个产品战略。这个产品战略很简单,就是很个性化的车型,今天你听一下胡总公布的价格,你就可以发现这个车有没有必要在国内生产。但是像这样的答案不是永远不变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渠道,很多技术平台已经在中国生产了。所以我要看的就是,进口,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作用?销售量是一回事,车当然是卖的越多越好,但是品牌也很重要。我觉得最健康的就是综合战略:在整个品牌系统里面必须要有国产,在统一的时候也要有一些组合,是进口的组合。从品牌上他们有一个互补的概念。刚才你问大众进口他们不一定给你答案,但是我是董事长,我知道这些东西。从大众进口的角度,我觉得他们的战略应该是一年10万台的样子。所以有很多人问我说,苏总你把大众进口推的非常厉害。我说是的,你想想看在过去几年,市场的确节奏很好,我们必须趁市场最好的时候往前推。这个销售量推到一个点的时候,整套系统和整套流程都组合在里面了,就可以维持,不是说只有一年达到这个数量,明年就达不到了。所以必须有一个平台在这里面。
回答你的问题,就是说大众进口必须有自己的战略,从量的战略来看,从车型的战略,从品牌的战略,目前的战略布局,甲壳虫是放在大众进口这边的,我们目前没有考虑在国内生产。当然我再次强调,什么东西都不是永远的。只要这个市场好,我们认为说这个车如果国产的话能够做更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就会做不一样的决定。
凤凰网汽车:我们了解到大众中国在未来两年还是要重点布局二手车的市场,请问从您的角度如何看待二手车市场现在在中国的发展?
苏总:二手车市场肯定是越来越重要。我记得15年前到中国,我们当时就一直讨论二手车。二手车当时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是因为量还没上来。现在的量,你看,已经是非常大了。所以二手车的布局点不是一年十个店的概念。二手车的布局是非常快的概念,一旦要铺点的话,这个点肯定会铺的非常棒、非常快,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二手车一向以来的限制,我们叫做B2C,B2C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就是商家到客户的经营。什么意思?很简单的说就是我是一个经销商,我建一个店或者是找一个小的地方,你有旧车来的时候,我收了你的旧车,我可以把这个旧车放在展厅卖出去给另外一个客户。这个就叫做B2C。这种做法有很多品牌已经开始,而且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这种做法是绝对做不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你资源有限的时候你就开始有很大的问题,你没有规模。当你没有规模的时候,你就说了,我干吗要自己卖旧车呢?你要买旧车你可以去亚运村。这些考虑就来了,哪个地方卖旧车比较灵活、比较大等等。所以你的成本很难竞争。所以有很多经销商他们就不愿意做这样的布局。市场大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厂家必须参与。厂家必须组合B2B,必须有一套系统。如果你收了车在北京,马上我们的系统在内蒙就能够说到底有没有客户。这辆车如果在北京收一块钱,可能到了内蒙的时候可以买1.3元,这是很简单的数学方式。有一些国家,像日本不是厂家做庄的,需要有人做庄,就是组织一个系统然后培训,然后有一套系统来鉴定这个车是不是好车。在日本,这套系统是由第三方,就是由一些专业公司来做这个东西。在美国买车就像买普通的东西一样,所以在美国在网上就可以买车。很多我的德国同事,他们买60年代的保时捷,我问他们在哪买的?他们说上网买就好了。他们不看这个车,他们看这个车在美国纽约,点一下,信用卡刷一下,这个车就运到德国了,就这么简单。但是在这个市场如果你有这样的购买行为,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买了七辆五、六十年代的凯迪拉克,就是在易贝买了以后运到天津。然后没有办法上岸,所以他的车只能放在仓库里面。但是我们的购买行为到底能不能达到那个阶段?我认为暂时没有。我们上网是没有问题,但是买车只看到相片就买?在日本这种方式行不通。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我至少认为目前不成熟。所以在不成熟的情况下,厂家必须推出这个系统。我们最近不是推了Das WeltAuto吗?
一个品牌要有一个故事。你要有一个品牌,然后这个品牌代表一种管理、一个流程。我们有一套计划,我每一年必须要成立多少个二手车点,我的工作就是每年改他的计划。他说一年可以建五个点,我就说你一年要建十个。他计划一年建十个的时候,我就说一年必须建二十个。所以对我来说,整套计划是一个滚动性的计划。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可以告诉你越快越好。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