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已经78岁高龄的我国首位汽车院士郭孔辉仍奋斗在一线,他教书、做研究、开公司,每天至少都要工作到9个小时,比年轻人都忙。有人问他:“您早就功成名就,为何还要奋斗。”他只是简单地回道:“干了一辈子的汽车,放不下。”
当这位已是满头银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始终流露出平静且深邃的目光时,我不禁想问,这究竟是怎样一位老人,在他身上都有着哪些传奇故事,是何种原因让他甘愿放弃巨额家产,五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做研究?
仿佛是上天注定,年轻时代的郭孔辉原本志愿是当一名航空研究员,但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想要去海外深造,没有“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无奈,他只能转学汽车专业,政治背景不好并没有令郭孔辉泄气,相反,他开始潜心研究汽车学,一门心思地钻研空气动力学、悬架设计与振动等工程难题
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郭老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搞研究不受重视,苦闷的日子比较多,当时“老解放”卖的特别好,甚至排队都要等上个一两年,根本没有人用心思去做汽车工程的研究。”
1971年,初到一汽的郭孔辉就临危受命,开发新一代红旗轿车,解决红旗车高速稳定性的问题。“我当时很犹豫,当时正赶上‘四清运动’,事隔五年,文革比“四清”来得更猛,而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具备当时国内没有人懂的理论知识,这项研究不仅难度大,更可怕的是政治风险。”
但就是造“国车”的这份使命感,令郭孔辉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样车他就到处求告,没有仪器就自己研制,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终于解决红旗轿车高速发飘问题,给我国汽车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看待荣誉,郭老总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理论研究,文章也写了不少,但感觉还是派不上用场,很多时候理论和实际总有出入。”
为了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位老人在6年前做了令世人为之一惊的事——开公司,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谈起为何要创办公司,郭老唏嘘:“在企业做研究有难处,体制束缚、人手不够、经费紧张,甚至连实验场地的面积都不符合标准。”
人们总说,在商言商,如今贵为“商人”的郭孔辉,却不言商,一门心思只为培养人才,攻克各种工程难题。谈及从商,郭老简单几句带过:“我骨子里就不是经商的料,也不喜欢经商。”世人不知,年轻时代的郭孔辉为了汽车研究,甘愿放弃“香格里拉酒店”的巨额家产,更何况是如今区区的科技公司!
换到这个时代,想必很多人很难理解郭老的行为,他用这份执着与坚守,换来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数字。公司成立6年间,从“孔辉科技”走出去的博士、硕士人才已超百名,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一汽、天津研究院、柳汽、上汽、民营自主品牌等多家车企骨干力量。
“桃李满天下”是郭老这一生的夙愿,上到如今的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下到吉林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他的学生,就连他的两个儿子,如今还在“孔辉科技”做汽车工程研究。几十年来,他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栋梁人才。
“我已到了古稀之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为我国的自主汽车事业再添一把柴,加一把劲儿,让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从大国逐渐走向强国。”这就是郭孔辉,一个甘当领路人,希望桃李满天下的老院士。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