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2013年8月15日,由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海外发展研讨会”暨2012中国汽车出口蓝皮书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凤凰汽车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在现场进行全程报道。
在研讨会现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赵扬对“中国汽车出口蓝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为具体内容。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基本特征:
(1)整车出口总量突破100万辆大关 ,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出口车型、市场布局和出口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3)出口价格略有上浮、优秀自主品牌认知度有所提高,海外建厂投资进一步扩大。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总体特征:
一、汽车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主要原因: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主要出口市场消费需求扩大;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车企通过扩大出口化解产能压力;
——新形势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战略调整;
——政策指导效应持续发酵,规范管理作用初显。
二、长期增长趋势日益明显,但波动风险仍然存在
——对比2011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长以恢复性增长为主,2012年19.49%的增长率显示了日益明显的增长趋势。
三、出口规模占产销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出口占汽车整车产销总量的比重达到5.48%,比2011年增长近1.5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结构特征:
一、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车型结构
出口量乘用车进一步扩大与商用车的占比差距,出口额仍然以商用车为主,但差距不断缩小。
整车出口的排量(座数、车重)结构:小、中排量小轿车、大型与小型客车、小型货车 等车型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车型。
二、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一)2012年中国汽车共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的190个国家和地区,增长了3.55%
(二)汽车产品出口市场的集中化趋势增强
(三)汽车出口市场区域结构,亚洲和非洲增势显著,对拉美地区出口下滑
三、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主体结构
(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主导的出口主体结构进一步巩固
(二)在出口汽车品牌构成上,自主品牌占比进一步增大
(三)从出口主体的规模来看,主力出口企业出口规模有所扩大,但出口集中度偏低问题没有明显改观。
四、中国汽车出口特征
(一)商用车
货车是我国商用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占商用车整车出口市场份额的77.19%。
(二)乘用车
2012年在汽车整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保持较快增长,共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33.16%,出口量稳居第一。
2012年我国对非洲、中西亚出口乘用车291,934辆,占到乘用车出口总量的49.67%,同比大幅增长116.75%。
中国汽车出口的质量特征:
一、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价格水平
2012年,我国汽车大部分车型的出口金额增速高于出口数量增速,车辆平均单价较2011年上升4.86%,达到13,525美元。
在乘用车出口中,其整体的出口价格水平略微上浮2.79%,但小轿车扭转了2011年下降的态势,平均单价上涨3.77%。
二、中国出口汽车品牌认知度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一批优秀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企业得到发展壮大,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中国汽车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2012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的贸易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出口出现大幅减少。
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企业国外建设CKD、SKD工厂,随着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拉动了零配件的出口,表明我国汽车出口方式正在快速从简单贸易型向投资型转变。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前景预测及趋势展望
•一、2013中国汽车产业出口面临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主要目标市场经济增速放缓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汽车出口成本增加
•(四)出口汽车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2013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推动因素分析
•(一)新兴经济体汽车需求增加
•(二)稳定持续的国家政策激励汽车出口
•(三)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有效增加汽车出口
•(四)国内竞争加剧导致汽车企业扩大出口
•三、2013年我国汽车出口预测
•201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115.97万辆,同比增长14.14%;
•(一)分车型出口预测
• 1、乘用车
•预计2013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量为72.05万辆,同比增长22.57%;出口额为5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74%;出口单价为7666.00美元/台,同比增长5.03%。
•2、商用车
•据预计,2013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量为43.93辆,同比增长2.55%;出口额为103.62亿美元,同比增长9.62%;出口单价为2.36万美元/台,同比增长6.89%。
•(二)分地区出口趋势预测
•扩大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 (一)出口企业要准确把握竞争优势战略定位,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二)不断优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出口的组织结构,促进产业合作中间组织发育,提高产业出口竞争的协调能力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