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等于马上可以整体上市。
2004年以来,刚刚跨入世界500强行列的上汽集团进行了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收购及投资动作,扩张势头咄咄逼人。很明显,上汽集团想通过海外上市来加速国际化。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逼迫各大汽车集团纷纷投入急速扩产竞赛中。上汽集团身处资本密集的汽车产业不得不既要面对资金瓶颈,还要面对快速国际化、打造国际品牌竞争力的重任。所以,上汽拟以所有经营性资产上市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当时的上汽集团尽管已经准备好相关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一系列海外上市的必要程序文件,并与四大投行积极接触,但上汽谋求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却已转慢,比原计划后退了一大步,原定次年春天在纽约、香港上市已经无限期推迟,至于何时能够上市更没有具体时间表。
是什么难题拖住了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步伐呢?其实,只要分析一下上汽集团海外上市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随着上汽谋求集团整体上市步伐日渐深入,集团内外诸多利益纠纷、矛盾冲突也随之暴露出来,汇聚成阻碍上汽整体上市的力量。
难获海外投资者认同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整体市场却呈现萎缩趋势,国内汽车赴海外上市的“核心卖点”开始丧失,在此背景下,上汽海外上市很难获得海外投资者充分认同。
汽车的惟一卖点就是品牌。但当时的上汽没有自主品牌轿车,其产品都是来自与美国通用或德国大众合资。如果将这些资产包含在集团内整体上市,境外投资者质询这些资产:大众和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具体战略规划是什么?对这些涉及大众和通用的问题,上汽集团无法回答。如果境外投资者看好通用汽车,可以直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进通用汽车的股票;同样,如果看好大众汽车,可以直接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买进大众汽车的股票,而无需通过购买上汽集团股票来投资通用和大众,因此上汽集团目前在境外上市缺乏卖点。
海外上市存在风险
即使能够实现海外上市,更广阔的市场对上汽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除香港联交所外,当时的境外资本市场普遍缺乏中国概念,中国国企股鲜有问津。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有规定,上市股票持续多久交易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必须摘牌。因此,上汽集团如果考虑在纽约同步上市,就必须冒较大风险;
其次,境外资本市场股票市盈率水平比较低,香港联交所尤为明显。香港联交所虽然具有中国概念,但由于是离岸市场,H股市盈率太低。从已经发行A股和H股的发行国企来看,H股发行价格较A股发行价格要低得多。
一旦上汽集团资产打包整体上市,无法回避的还有当时的政策规定,上汽合资公司外资持股不得超过50%。上汽境外上市后,大众、通用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买进H股,直到危及上汽国有股东控股地位的比例。即使上汽与大众、通用达成一些战略合作协议,福特、丰田等其他竞争品牌还可以在香港联交所大量购买上汽H股,这将可能引发股权之争。
不少人认为,大众或通用在境外购买了上汽流通股,加上其原持有50%的股权,就会形成外资持股超过50%的事实,因而,只要被批准上市,就意味着管理层已经默许外资突破50%的底线。但是如果放弃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这两块上汽最优质的资产,上汽集团还能拿什么去说服挑剔的投资者爽快地掏钱呢?“上汽集团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放入上市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断言。但如何协调好其中的关系的确是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