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下午2点32分,名为“普通一冰”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微博中率先发出 “准备打一次价格战”的信息,很快,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对此信息作了跟进,在其微博中表示,“已全部准备到位,此战必胜”。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比亚迪发动价格战,不是很突然的事情,而是整个市场面临巨大压力下的必然行为,也将引发很多车企的跟进。
但业界对比亚迪如此大规模的降价之举,表示“鸭梨”很大。是否将拉开今年车市降价序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被销量下滑所困?
上周,比亚迪官方宣布,旗下F0、F3、F3R、G3、F6五款车型进行上市多年来首次官方降价,最高降幅达15000元。其中,F0最高降价5000元,F3最高官降10000元,F3R最高下调6000元,G3最高官降15000元,F6最高官降10000元。据悉,本次比亚迪官降的车型也是多年来首次官降。
在车市刺激政策退出、业内对车市走向堪忧的当口,比亚迪大规模集体官方降价无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坊间有人质疑说:比亚迪曾在2010年初订下80万辆销量目标,不过其在2010年7月就大幅下调全年产销目标25%至60万辆。不过,比亚迪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业已下调的全年计划,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宣布2010年全年销量为52万辆,仅达全年目标的87%,远逊市场预期。今年1月份其汽车销量为52054辆,较去年同期的61215辆仍下降15%。降价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对此比亚迪公关部杨继勋告诉记者,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以来,通过短短7年时间就快速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汽车品牌,靠的就是主动出击的积极战略。本次大规模官方降价,意在进一步抢夺市场份额,保持销量的持续快速增长。
他说,此次官降原因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国家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退出,消费者在新年购车增加了负担。比亚迪此次官降,是国内车企率先为政策退出补位的,使消费者依然可以享受到实惠的购车价格,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次是比亚迪汽车规模化效应凸显,年销量突破50万大关,给了我们以官方降价的空间,我们想用更高价值和更优服务来回馈消费者;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抢攻措施打造除F0、F3外更多月销万辆的畅销车型,从合资品牌那里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春节后的第一波官降,比亚迪希望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让消费者得到最多的实惠是对热销车型最基本的要求,比亚迪的官降将进一步拉低汽车行业价格和利润水平,受益的将是中国消费者”。
比亚迪不再“一味追求市场份额”?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表示:“我们现在密切关注经销商的库存周期,我们不想在今后重复以前犯下的错误。”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则表示:“如今我们需要放慢速度,调整公司战略,包括拉长新产品周期和花更多时间提升新车质量和款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场份额’。”
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今年比亚迪正在寻求突破?
杨继勋的回答也很明确——本次大规模官方降价是比亚迪2011年主动积极“抢攻”市场的第一波,将向合资品牌展开正面冲击。为了保持销量增长以及提升产品品牌,比亚迪2011年还将推出多项措施。
渠道方面,今年比亚迪增加了对新进渠道的审核,严格控制渠道总量;同时推出多款新产品,加强对经销商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
品质方面,比亚迪目前已经收购了日本荻原模具管林工厂,拥有了日本的模具技术和品质管理理念,目前比亚迪汽车生产、品质、模具均由日本专家管理;同时和奔驰的合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奔驰的专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造车的经验。这使得比亚迪汽车的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车方面,杨继勋说,今年我们还会有首款SUV车型S6和一款时尚智能车型G3R等新车型上市,高端车型G6的上市也在规划中,新能源车也会在今年实现进一步突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提高比亚迪汽车的品质水准,不断提升比亚迪汽车的品牌和售后服务,让中国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好的产品”。
是否开启今年车市降价大潮?
尽管今年车市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比亚迪率先发难之际,多家自主品牌表示“不跟进”。
比亚迪降价第一枪会否成为“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比亚迪的老对手,吉利和奇瑞汽车对降价说“不”。奇瑞花园路一家经销商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调价信息”,但对于竞争对手作出的市场策略会“进行研究”,另一位奇瑞经销商则表示“近期没有降价的可能”。正在转型中的吉利汽车也对价格战表示谨慎。吉利相关负责人表示“降价对于短期提振市场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或许并非如此”。
刚刚公布的1月份汽车销量虽然喜人,但事实上车市疲态已现,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自主品牌。“去年年底的抢购,余下大量的订单,需要在1月份交货。”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年底车市供不应求,今年1月份各大主流汽车企业都忙于补库存;再加上节前的购买,推高了产销量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年合资品牌的产品战略也在调整,更多中低端产品投放市场,价格也在不断下探,这都令自主品牌的压力骤增。“如果销量下滑得太明显,不排除年内自主品牌率先发起价格战的可能”。“准确地说,这不能叫做价格战。这是市场压力之下,整个行业将展开的一次调整。”贾新光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