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提法引发各方激辩,争论焦点在于收取拥堵费,能否从根本上治“堵”。
其实在深圳,关于收取“拥堵费”是否能治“堵”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深圳就提出学习香港、伦敦经验,收取交通拥堵费,并尝试对交通拥堵的华强北等商业区,采取提高停车收费的措施来改善交通状况。
去年,王剑平、区绮文等深圳市21位政协委员联合提出《控制机动车增长,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提案,提出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控制小车增长,提高机动车的“使用代价”的建议。同时建议政府协调发改、规划、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交通拥挤收费、车牌拍卖、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
但是林娜、沈竹君等另外6名人大代表联合提案则认为,一味的围堵和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配合公共交通的优势来积极的疏导,多管齐下,尤其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中国城市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欣明认为,通过收取市区拥堵费,增加行驶成本,或者收取高额牌照费等措施限车都不可取。因为增加用车成本与开车上路没有必然的联系。
戴欣明还表示,伦敦收取城市中心交通“拥堵费”,是因为伦敦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中心城区有许多景观和遗迹不能动,规划受限。而深圳作为只有三十年历史的新城,完全可以通过规划和建设改善目前拥堵现状,包括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把政府办公机构更多搬离市区、加强城市规划和经营管理水平等。
![]() | 12 | ![]()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