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接连“自燃”:被忽视的电池准入制度(4)

2011年08月03日 07: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何芳 张恺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电池行业需要准入制度

《21世纪》:自燃的事情频繁发生,有人认为电动车试运营应该暂时叫停。

谢子聪:我觉得不是叫停的问题,而是试运营没有有效地组织好,现在电动车央企联盟都是各干各的,整车干整车的,电池干电池的,能源供给做能源供给的,不能形成合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系统的集成,科技部发布的公告提到打破隔阂,工信部也在对此进行讨论,我觉得是一个很大进步,所以不应叫停,而应在前进中静下心来形成合力,高度认识这个行业创新的规律,要把工作做扎实。

王秉刚:我们还是要把电动车的技术研发工作做深入些,多投入一些。目前,和高铁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在电动车上有些急于求成,追求速度对产业发展的品质关注不够。当前地方政府、某些部门都在刻意追求速度,电动车还是要踏踏实实做,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品质做好了以后才可以快,欲速则不达。

《21世纪》:电动车试运营期间,出现了这么多自燃的现象,如何规范和避免?是否存在着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存在着大冒进的现象?

王秉刚:汽车有准入制度,但是电池没有,只有电池在装车之前,样品要拿到几个国家制定的实验室进行试验,至于工厂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没有像汽车那样很严格的准入审核。现在全国的电池厂一共200-300家,有的人有点资金,从电池厂挖一些人过来就开始生产电池了,还有的人自称是发明家,拿到了投资也建电池厂。国家需要加强汽车动力电池厂的管理、认证、审核、准入的管理。

谢子聪:商业利益驱使在这个事件中有,但是次要的。因为“蛋糕”都没有做成,哪有利益可言,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电动车卖出去了吗?现在想利益没用。

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组织过系统创新的工作,没有这么想过,没有这种经历。通过这件事,中国已经悄然地进入一个新时代,从过去的学习复制到完全的独立创新的新纪元的开始,中国人不能简单复制了,没有可复制的东西了,没有老师也没有参照物了,要创新,发展新兴产业,而且这个产业意义非凡。

董明:三星从较弱的企业做到锂电行业的龙头老大,靠的是长期的辛苦积累,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缺乏的,大家不愿意下功夫去积累,不积累只会被淘汰。

政府对市场的推动的确在其作用,但大家都很心急浮躁,很多企业偷工减料为的就是打价格战,锂电产业的发展还属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可以肯定的是,练内功的企业一定能够慢慢壮大起来,行业面临着洗牌的局面。但是,比较危险的是,国外的企业现在攻势很猛,如果韩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杀进我们的市场,他们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较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对于中国电池企业来说,才是最为危险的。

[责任编辑:sunjc] 标签:电池检测 自燃 热失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