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深陷裁员风波遭遇普遍质疑 告别野蛮增长(2)

2011年09月08日 1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少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真相背后

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让人不得不与不久前夏治冰(比亚迪原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的突然离职联系起来。

8月5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夏治冰也是通过微博公开离职信息。尽管比亚迪官方表示,夏治冰离职不会对公司产生任何影响,但8月8日(星期一),也就是离职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比亚迪(002594.SZ)A股以每股26.24元收盘,跌幅高达8.35%。其间一度接近跌停。投资者的恐慌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夏治冰的离职,业内有两种猜测:一是销售业绩不佳是夏治冰离职的直接原因。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仅为24.2万辆,下滑了6.32万辆,降幅超过20%,成为唯一出现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的车企;二是夏治冰的个人价值观和理念与比亚迪汽车发生了分歧,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改变比亚迪汽车被动的局面。

“对于夏总的离去,现在很多员工都认为,是夏治冰不忍大批量裁人,最终选择自己离开。”近日,一名被迫离职的比亚迪员工告诉记者,去年年初,比亚迪制定了8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并招了1000多个新员工。然而,由于市场行情陡转急下,去年比亚迪仅完成52万辆的销量,与目标相去甚远。今年上半年销量和利润的双双下滑,让公司作出了战略性收缩的决定。

“2010届招进来的1000多人,其中大多数被各种理由劝退‘优化’,这也在公司内部产生了‘史上最悲催的2010届’的说法。”“雅鲁藏”在微博上透露,被“优化”员工有四条出路,“一个月时间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业部车间;走内部招聘;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去车间的自动辞职,无论合同是否到期。”

“企业效益不好,裁员也是正常的,因为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作出调整。”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认为,前几年比亚迪整个战略都比较激进,今年整个汽车行业销量不景气,加之受政策方面影响,银根紧缩,通胀与紧缩并存,公司的资金链就显得很紧张。“现在看,按百万辆规模组建的销售队伍确实庞大,所以必然要精兵简政。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采取一些断然的措施也是不得已的事。”

紧急刹车

“我们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要不然,也不会在新能源上投入那么多钱。”李云飞告诉记者,尽管比亚迪目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搞技术出身的王传福(比亚迪总裁),对新能源的未来还是非常看好。

阵痛,是此次人事调整无法回避的话题,无论对于员工,还是企业本身。重要的是,阵痛过后,企业和个人可否“化蛹为蝶”?此前,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数年翻番,其员工也被认为是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群人。“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比亚迪现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师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工人数量要达到30万~40万。

人海战术,在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过去几年里,帮助其在短期内完成销量。然而,也正是这样疯狂式的扩张,给比亚迪的发展埋下了太多隐患。“如果比亚迪今年能完成80万辆的销量,那说明福特、通用的百年经验全都没有任何价值。否则,比亚迪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回调和转型。”早在去年年初,就有业内人士断言,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比亚迪汽车的生产方式或许需要作出改变。

一语成谶。随着大规模裁员、资金短缺和销量下滑,比亚迪开始战略回调:降低年销量目标,不再追求100%的高速增长;停止经销商网络的快速扩张,保持1000家左右的水平,减少对经销商压库;同时率先开启大规模降价风暴,对旗下产品进行全线优惠。而在传统汽车领域,比亚迪也告别了野蛮式的增长,开始在先进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上进行投入,注重从量到质的变化。

“比亚迪不会像以前那么追求速度了,现在是时候静下心来做品质、做管理了。”今年以来,夏治冰曾在多个场合一再表示,过去7年比亚迪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对投资人的把控力缺失,现在正努力改变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夯实基础,并将这种改变称之为“二次腾飞”。“公司去年7月以来的一年困难时期已过去,S6胜券在握,市场旺季即将开始,G3、L3可顺势而上。”夏治冰在离职的微博上这样写道。

“汽车在比亚迪的比重将有所降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在微博上留言,从比亚迪大规模裁员来看,“比亚迪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另一方面,与中国车市整体增长速度放缓、自主品牌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也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自主品牌整体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自主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撰文称,当前,比亚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并正在努力地化“危”为“机”,只要给它时间,经过调整,它会重新发展起来的。“在这关键时刻,大家要帮它一把,而不能落井下石,自主品牌发展太不容易了。”本报记者 黄少华

[责任编辑:linyz] 标签:比亚迪汽车 雅鲁藏 微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