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1年10月17日 18:47
来源:赛迪网 作者:赛迪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赛迪网讯】6月25日消息,2011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汽车节能改造和新能源汽车最新科研成果展示交流。赛迪网将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是《中国“十二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话环节的文字实录:

李洁:尊敬的领导,尊敬的来宾,非常高兴,欢迎大家又回到了主会场。我叫李洁,是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的,今天感到非常荣幸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进行沟通,尤其是跟主席台上在座的张司长,陈院士、廖总和马总,就电动车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分享一些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见解。本来我想用这个机会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张相木司长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装备工业司司是主管汽车工业,装备工业司司又是直接制订汽车工业有关标准和法规的部门。因此,我们今天有机会和张司长进行沟通,是主办方的一个很大的功劳,感谢张司长的光临。

第二位嘉宾,我们刚才已经熟悉了,是陈清泉院士,陈清泉院士是电动车方面的专家,刚才精彩的演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问题。这次有这个机会我们可以直接跟陈院士沟通,感谢陈院士。第三位嘉宾是廖总,廖总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我们戴姆勒和北汽是合作伙伴。廖总负责北汽电动汽车的研发,无论是电池、电机,包括电控,还有整个车身的配套,都是他的管辖范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有很强的实战经验,感谢廖总的光临。第四位是马宪先生,他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因为他也是汽车界的元老,他是商业车方面的代表,开始是安凯,后来在戴姆勒扬州企业作为总经理。他是从大客车的角度谈谈电动车方面或者是新能源车、节能车方面。我们鼓掌欢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直接进入题目了。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当中对节能减排有很强烈的描述。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它有约束性的指标,约束性指标对汽车行业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想借这个机会请张司长对“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是节能减排对汽车产业的一些要求是一种什么样的要求?然后汽车产业怎么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的。您作为这方面的政策主导部门,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怎么落实的?张司长。

张相木:这个问题很大,我想就不展开了,我具体一点说一说中国为什么那么关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汽车领域,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汽车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事都是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但是中国的压力更大。我原来也做过一些测算,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原来还是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基本上现在是稳定了,因此它的燃料消耗量也基本上是稳定的。中国这些年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汽车本身在中国还处于普及发展的初级阶段。

大家都知道,我们从上一个五年计划,再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末,五年当中就翻了一番,这个迅速增加。我们的保有量现在才到7000万,还不到8000万辆。但是,我们这个市场远没有饱和,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这个是挡不住的。我们初步的测算估计到2015年、2020年的两个数字来看,汽车保有量2015年肯定要翻一番。所以,我们对燃料的需求,它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国外已经是基本稳定了,那么这么大的需求,无论是从燃料消耗来讲,还是从总的排放来讲,我们的绝对值要翻番的增加。而国外的着眼点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怎么样把排放降下来。我们是怎么降,它绝对值都是快速增长的。那这样的话,一个是对社会总的能源的消耗,能不能支撑这个发展。第二个是我们国家整个排放在世界上的承诺,能不能兑现。而这个排放里头,汽车排放是占相当的比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为什么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七大领域之一。这是我想大家可以理解这件事情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今后在汽车的发展当中,一定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并重,要一起推进。这也是一个比较简单,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虽然我们这么重视这件事情,但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工业总体的水平,中国还有差距。这又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要推进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不管是纯电动也好,插电式,还是其他的新能源的汽车,要大规模产业化,还有较长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整个汽车的保有量都是以20%、30%的速度增加。所以,我们考虑比较现实,也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传统汽车必须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个方面,说老实话,我们现在下的工夫,从政策层面下的工夫是比较大的。第一个方面,我们马上要推进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这个国家标准。同时,我们在政策上,为了引导节能汽车的消费,也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那么,将近一年了,效果非常好。我们达到国家节能减排享受政策的节能汽车,已经有400多个型号。而且还在增加,所以,我们在跟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我们的补助标准还要提高。能不能再提高10个百分点,这种政策的引导作用确实还是很大的。

但是,我们也想,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汽车实际上逼得没有办法,就是要限制汽车发展了。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当然,在新能源汽车,我们也有相当多的政策在弄。同时,在这个方面,国际合作在加快推进。我们的第三阶段燃料消耗的目标值,国际上好多公司跟我们交换意见交换的比较多,也比较关注我们的第三阶段的排放。同时,下一步我们可能还要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财税奖惩制度。这个在欧洲有的已经开始实行了,对达到或者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我们要给予奖励。对于一个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达不到的,我们要惩罚性收费,现在正在推进这件事情。

总之,我想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方向,这是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方向。我们想从政府的层面,积极推进这个发展。也希望这个汽车行业,包括国外的一些单位共同来推进这件事情。

李洁:谢谢张司长,张司长讲到了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为汽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离饱和很远。跟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不一样的,您讲到了节能的问题,也讲到了燃油限值的问题,这是汽车行业特别关注的。我想再追加一个问题,因为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有一些硬性的指标,就节能方面来讲,特别是能源消耗要降低这块,燃油限值马上要出台了。那么对于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就是插入式混合电动车或者是纯电动车或者是燃料电动车,那么在“十二五”规划中,有没有在这方面发展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进步,然后再过五年之后又有一个什么进步,能不能在这儿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

张相木:我们几个部门做了一个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你提到的内容肯定是有的。包括总的技术路线,包括新能源汽车阶段性的技术指标,也包括有的政策措施在规划里头都有的。但是,具体的这些指标我现在非常抱歉还不能说,这个是有要求。在规划发布之前,不得随意的发表言论。

李洁:谢谢,刚才张司长提到了工信部正在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其中有一些技术路线的问题和阶段性指标的问题。技术路线我想请陈院士来回答一下,刚才大家聆听了陈院士精彩的演讲,听到陈院士也给这个行业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要做到“三好”、“二结合”,还有“四个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您就技术路线的可实行性,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个目标,作为企业就奔着那个目标走,您作为专家就指出来怎么去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您给提点建议。

陈清泉:我非常拥护张司长提出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根据国情。外国有很多好的经验,但是要把外国的经验用到中国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我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你刚才谈了节能减排的国际性,要根据国情。因为主要在马路上跑的还是传统车,所以一定要针对传统车下功夫。新能源车很有前途,但是中国的巴士现在最多也就是一万辆,虽然只有一万辆,但是全球已经是最大了。我们的轿车也就只有几百辆到几千辆。根据这个情况,我个人建议就是几条腿走路,现在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就是一个是节能型的,把混合动力放在上面。一个是新能源,虽然对“新能源”这个名词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就不展开关于这个名词的看法了,什么是新能源,你们的定义就是采用非传统能源就是新能源。

但是,电力不是新能源,电力老早就有了。我不争议这个事情,首先你要针对目前的内燃机去关注它,去鼓励各个厂把内燃机技术进一步推进。但是,内燃机技术的推进瓶颈在哪里。内燃机技术要推进的,要改进它的燃烧,怎么燃烧好,用不同的燃料要燃烧得好。这个东西就牵涉到一个理论燃烧,又牵涉到电子,因为要实现燃料,要用电子控制。我们国家有一个薄弱点,在电子很薄弱。日本有半导体,从半导体的芯片到模块,能够跟汽车配合,然后帮助你燃烧,帮助汽车控制,我们现在还是薄弱的。怎么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我刚才讲了两条技术路线,内燃机要发展,电动车也要发展。

我希望有了指标以后,政府可以多给一些措施。怎么把我们中国的汽车电子产业扶持起来,这才能够长远发展。一个是加进理论的研究,一个是汽车电子。这是一个,然后是混合动力,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统一。这个混合动力大家知道基本上分为几类,一个是弱混,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弱混。所谓弱混,就是说电动机供力很少,只有一两个千瓦。主要是帮助它起停,因为汽车消耗主要是在起停能源消耗很大,所以弱混和微混容易实现,成本小,大概只花几千块。但是,要有效果,一定要量大。我在法国考察,它那里有很好的系统。它曾经要推广,但是没有成功,现在还没有大量生产。我认为这种微度混合它成本低容易实现,但是它的节能效果低,节能效果只有百分之几。但是,量产以后,效果就大了。就是绩效程度,每一个只节省几个百分点,但是大量用呢,所以一定要标配。比如我是长安的,那我一定要强调每个都要用这个微度的标配,不能选择。它只有贵几千块,但是你有效益,我认为在中国微度混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支持。

我做过丰田的顾问,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它积累了很多经验。因为要改造内然机,我们做混合动力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电机和内燃机混合以后,使得它起停的时候、减速的时候减少能耗。它们是最佳的搭档,目的是节能减排,能耗减少。但是,你搞不好的话,你搭配以后1+1大于2,还不如原来的内燃机。所以,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的内燃机要好,你的控制要会。这个在中国,说老实话,跟外国的差距还很大。你要主攻这个方向,我以前也讲过这个事,这在中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中国可以考虑花这个经历去搞电动汽车。

搞电动车怎么入手呢?第一,要扶助电池。把中国的电池产业发展起来,现在中国的产业大了,但是怎么由大做强,把中国的电池产业扶助起来。另外,就是电力产业和汽车产业两个都融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很难取得共识,他觉得电力产业要垄断它了,他采取一个排斥的心态。但是,没有电力部门的参与,你很难优化。因为只有从宏观系统来优化,才能发挥电池的作用,让电池储能,只有电力部门能够发挥出来。我建议成立联合工作组,把两个机构找来弄在一起。就像ICE和ISS,它们以前经常吵架,现在他们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我建议我们的汽车部门和电力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把两方面孤立的问题一一的列出来。比如说换电池以后安全的问题,我们在世博,在奥运会都出过问题,这些我都知道。所以,要搞好安全性、可靠性。原来我们是用针式的,现在是用平面式的,这个一加压力,还是会有问题,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划分,所以,我认为中国要加强力度,趁这个机遇去加大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一个好的产品把电池弄好,基础设施弄好。光有好的产品不一定会成功,一定要把配套做好。

李洁:陈院士刚才提到了很核心的问题,特别是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路线中,传统内燃机还要继续加强。第二点提到了混合动力,由于汽车电子和电力部门的结合问题,现在还非常弱小。同时,也要加强纯电动车方面的研究。您也提到了纯电动车方面的弱项,比如深层次的基础研究,比如说评价体系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现在知道,汽车行业电动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新兴产业中有很多已有的汽车厂家在从事电动车的研发。还有一些新的企业也在加入到这个领域当中来,还有更多的投资者也看好这方面的前景。刚才的嘉宾中有北齐的廖总,是电动车方面的。您从您的实践中在电动车的研发、开发方面来讲,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一些经验,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有什么解决的途径?

廖越峰:谢谢李总,北齐新能源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头的后起之秀。我们的策略在刚才讨论的多条技术路线当中,我们是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这个基础路线。抓住机遇,有所为,有所不为。凭借北京良好的政府支持、市场支持、人才支持,在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上来取得突破。那么,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方面。所以,我们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同时,也是我们在认真的总结国际国内的经验,对各种技术路线的分析,再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做出的一个理智的选择。我曾经跟日产的负责电动汽车的执行副总裁Andy请教过,我说为什么日产的力是采用纯电动的方案。而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在国外,对纯电动还是有很多的质疑。他的回答我觉得非常好,他说日产就像北汽一样,也是后起之秀。要是做混合动力,特别是陈教授刚才讲的强混方面的话,首先碰到的丰田、本田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

另外,他先发展纯电动的话,把电驱动的技术和产品、产业链给弄好了以后,如果后面再出现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的话,再转搞混合动力就可以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面来进行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是非常拥护国家现行的政策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里头,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电驱动,纯电动这个技术。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让新能源汽车这个战略新兴产业能够在这么一个历史的机遇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的承担起我们国家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这么一个转变。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刚才很多嘉宾都提到了,特别是工信部的领导,还有科技部的领导都指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点我们是非常赞同、拥护的。它的确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我有一个朋友,他原来是在福特负责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他形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的产业化,就是新时期的一场太空竞赛。提到了这么高的一个高度,就像当年苏美在太空技术上的竞赛。用咱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就是“两弹一星”,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现阶段,我们还是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非常初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策略上,我们也要准备好打持久战,打游击战,打运动战。持久战大家不用说了,游击战就是在咱们国家这么薄弱的一个汽车研发和技术的条件下,要去攻克新能源汽车国际级的技术难关,如果我们按部就班的或者是循规蹈矩的去做的话,我们跟世界其他的汽车巨头的距离会越拉越远。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非常规的打法,要搞技术穿插,要开放式的合作。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咱们的政策。可以说咱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政策是世界级的,国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是世界罕见的。

我们还要立足于打运动战,特别是在跟国外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的太空竞争,长期的努力当中,要在运动中创造出出奇制胜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真正的能够肩负起我们国家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历史重任。谢谢!

李洁:谢谢廖总,廖总从企业的角度,对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也有自己的战略评价。尤其是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表示极大的赞赏,作为汽车行业的人我也深有体会。下面的这个问题,请马总来回答。廖总是做轿车的,您是做大客车的。从事大客车也有一、二十年的经验了,所以在电动车方面或者新能源汽车方面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公司或者是您个人对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马宪:谢谢李总,我是来自企业的。中大集团主要是生产客车的企业,这几年在客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也投放了一部分车辆在市场上。比较有代表的就是去年投放到天津,天津的交运集团以召开达沃斯会议为契机,批量采购了30多辆客车,目前跑的还可以。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上,我现在有一个深深的感触。这条路越往下走,胆子越小,心惊肉颤。至于我们国家现在和前一个时期国家倡导的和一些呼吁发布的消息也好,我确实不太敢恭维。什么原因呢?真正进入到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里面,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面前还存在许多许多的问题,光靠热情是做不好新能源汽车的。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怪圈。

[责任编辑:daiqi] 标签: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节能 环保 十二五规划 发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