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2)
一个总是认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把新能源汽车做出来。这样就导致了一个什么现象呢?每个企业是各自为政,各搞各的技术路线。大家在示范运行过程当中,我们一点点小小的成就被无限的夸大了,我们出现的问题都被掩盖和掩埋起来了,误导了我们的政府,误导了我们的地方官员,也误导了企业,甚至自己误导自己。那么,这样新能源汽车发展下去的话,我们可能会走入一个怪圈。实际上,从我们科技部推行“863”工程这些政策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的确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然,有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要总结一下,我现在感觉到有一个什么问题呢?电动汽车的标准问题,造汽车的不懂电池。做电池的,做动力系统的也未必就懂汽车。我们把国内在行业里面,自称是在行业最好的配件,不管是电机、电池,把它积累到一部车上以后,肯定是最差的。为什么?就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找不到一个兼容口,大家除了抱怨,还是抱怨。我的电池都是最好的,肯定是你电机的问题,肯定是你电池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话,首先从技术路线的确立上究竟谁来整合这个问题。
现在做汽车的企业都按照企业的标准做,实际上电动汽车企业有没有标准呢?电动汽车的标准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示范推行下来以后,我们也感觉到,既然是示范运行,我们也缺乏对示范车辆缺乏一个跟踪、监督、评估的机制。今天政府官员也在这个地方,我也有一个看法。国家早期提出来了十个城市一千辆,也就是一万辆新能源车。这里面包含混合动力,纯动力和其他的动力,现在已经扩大到25个城市。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有这么高的热情去申请要当这个示范城市呢?我讲两个原因在推手,一个是有政策补贴,50万一辆车。第二个政府新象,也是要要的。现在很多城市上了两三辆电动汽车,做个门面而已。刚才有记者问我现在产能有多大,我说产能是无限的大。你看报道,今天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年产10万台,那个地方年产多少台。哪有那么大?都是买一辆车做做样子而已。
现在20多个城市,怎么把新能源汽车推上去,从量上推上去。我想对凡是已经申报了示范运行的城市,你必须向批准你的申报单位做出一个承诺,我在一年时间里或者是两年时间里我必须达到一千辆。这一千辆多少是混合动力,多少是纯电动的,这有一个比例分配的问题。否则拿着那个资源,不去上车,这是一个浪费。因此,如果这个指标达不到的话,可以把它取消掉,然那些申报示范城市的城市来做。这是第一个在量的要求上。
第二个,你既然是示范城市了,你对排放也有一个量的要求。我是示范城市了,那我这个排放如果比非示范城市还厉害一些,那肯定是不允许的。至少你跟同比或者是环比要有所下降,这样对示范推进效果才比较明显。
第三个,建立一套跟踪机制,凡是示范运行的车辆,要有第三方进行跟踪和评价,而不是这种闭门造车,地方保护。那个车再做下去,我们自己就是打乱战。
同时,我还想谈一点是关于电动汽车的整治标准问题。大家都在做汽车,都没有标准,大家都在摸索。一部电动汽车执行的行业标准大约有70、80个,政策性法规标准我不说,公安部有公安部的标准,交通部有交通部的标准。但是,没有一个标准,哪怕是一个实用性标准也没有。我很担心现在电动汽车的准入是工信部在发表,合格证是工薪部发的。怎么搞这个合格证的建设,我们搞这个推行计划的时候只是从科技的角度来做的。从产业化来说,就是从企业来做的,企业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选择在国内一到两家有热情,有实力,有技术条件的整治企业,组织一个专家委员会,制定一个技术路线,用专家委员会的力量,来组织对电动汽车一次集成实验。通过集成实验摸索出一套符合我们电动汽车的标准来,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乱打乱撞的不必要的损失和弯路。可能对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是有益的,谢谢大家!
李洁:谢谢马总,马总毕竟是从企业出身的,有一些在实践过程中每走一步遇到的困难,都是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探索电动车的发展。同时,也对政府部门的一些项目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陈清泉:我补充一句,我听到你的发言有感,根据你前两个看法我来补充一下。我先申明,我说的情况不一定对,也不一定是全面了解的。我所观察到的25个城市相差很大,有的城市搞的很好。但是,有的城市确实是拿了招牌以后不做事。还有我主观估计,全国大概目前有1万辆车,但是真的跑得好只有几百辆。你刚才说了有的城市只有几辆车,另外有的车不是天天跑。它的出勤率不是很高,但是,所有的这些问题没有跟踪。任何新生事物出问题,这个不奇怪,包括杭州也是这样。但是你要跟踪它,要重视它,要解决它,要提醒它。所以,这一点我很同意。
另外,我还可以看到有的城市没有做到25个城市当中,但是做得很好,比如山东的临沂,还有珠海。虽然没有列入,但是比已经上去的做得好。有的拿到帽子以后做不出事情,有的没有拿到帽子,拼命的在做。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跟踪。出现问题不奇怪,出现问题了要跟踪,我就补充这一点。
李洁:谢谢,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一轮嘉宾对话。从政府的角度、高度讲到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节能汽车。陈院士也讲到了技术路线的问题,从哪切入。刚才两位企业代表,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战略和实施战略中遇到的问题。刚才主办方其实有一个要求,这是一个很好的要求。就是我们希望有互动,跟底下的听众席能有一个互动。按照时间来讲,我们还有10分钟的时间,看看听众席里面,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来。
记者:我是来自科学时报的记者,我有个问题想提给陈清泉院士。刚才您讲新能源汽车要实现两个产业的握手,就是电力产业和汽车产业这两个产业的握手,您说要成立一个合作的小组。我想问一下,这两个产业真正握手之后,您觉得它们两个的利益会达成一致吗?会实现双赢,还是肯定要有一方损失一部分利益?
陈清泉:我们的目标是双赢,但是怎么样才能真正双赢,就是你一定要妥协。因为妥协以后,最多你少赚一点,我多赚一点这能够解决。如果不能够妥协,就两败俱伤,特别是纯电动的,我一直认为纯电动的成功离不开电力行业,如果电力不参与,这个电动车很难成功的。我刚才讲了,很多产品没有用,有很多要好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的建立、商业模式的建立都离不开电力部门。
提问:我的问题也是给陈院士的,我从技术方面想问,现在是汽车工业在做电池,或者是他们想把电池做好。您的建议是希望电力工业来做这个电池。我的问题就是由他们来做,会有一些什么不一样?然后,您为什么认为这样做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呢?握手的目的是希望电池由电力工业来做吗?
陈清泉:我说的目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共识。握手的目的是对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来取得共识,谁来做电池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为什么电力要参与呢?因为是它来供电,他知道电网的情况。加入每个电动车都是高峰期充电,那电网就崩溃了,怎么利用往上的电力。电池是储能的。我用杭州的模式来说,杭州的模式是国网去招标,由三个电池厂来供电池。国网做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是一个标准,里面的单体不完全一样。有这个箱子插到汽车就可以做,所以我的意思握手的目的是他们能够对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取得共识。如果不取得共识,其他人很难跟谁跑。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对电池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如果你这个大环境基础设施没有定好,很多电池厂都很难跟随。在大前提没有定好的环境下是很难跟随的,这是我的看法。电池厂根据市场的经济规律,大家是愿意做的,如果可以做的话,大家都愿意做。
提问:我来自企业,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是问一下张司长,我们“十二五”新能源的规划,预计在什么时间能够发出来。指标我就不管了,指标等着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北汽的廖总,听了你的发言,我们很激动。有很多非常规的打法,北汽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北汽的战法,就是做了一些什么可以供企业参考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下。
张相木: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但是我确实很抱歉,我现在不好说清楚这个事。但是我可以说,作为我们组织编制规划的主要单位来讲,我们的工作差不多了,已经进入到国务院审批程序,他们的步骤要走多久,我不好预测。也许很快,也许还要过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基本上是这个状态。
李洁:谢谢,廖总请您回答他的问题。
廖越峰: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也非常愿意跟大家分享北汽的一些做法。我刚才讲过了,北汽是后起之秀,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些经验和能力都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国家现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和现行的补贴政策又是到明年年底就要到期了。所以,大家都在拼命的向前赶,有点像赶鸭子上架的做法。
我们碰到的问题很多,从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到市场推广、配套设施等等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把它好好的化解,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比如说现在针对运营环境不具备,充电设施、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推新能源汽车呢?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经常挨市领导批,说我们老是开发不出车来。现在,整个北汽集团也开发了十几个车,但是没人买,我们自己的生产也是一个问题。怎么办呢?我们在近期就只能供一些大客户,包括政府购车、政府一些示范运营,比如说北京市,还有大兴区、平谷区都在做示范运营,这样可以让大家有一个示范推广的体验。
那么这毕竟还是只给个人购车有一个铺垫,最后还是要解决充电的问题。这样的话,我们自己除了积极的跟国家电网、中石化在合作推进这个过程之外,我们自己也做一些尝试,也利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资源通过在我们那里建体验中心的方式让更多的客户能够体验到新能源汽车。更重要的一块还是争取地方政策,最近大家都听说过,北京市的“三步政策”,起码从市场需求这个范围会给我们创造出相当多的需求。这样的话,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就不仅限于像陈教授讲的是一些环保份子一些体验者。这样,才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打开,为它的普及推广做一些推动。
提问:第一个问题还是给廖总,首先我同意你的观点,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就是车卖得出去。不光是技术之争,模式之争,还是行业的什么之争,一切是最后卖得出去。从北汽来说,怎么评判充电好,还是换电好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就是谁帮助电动乘用车拥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不能带来附加的损害在里面。廖总,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廖越峰:您说的非常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最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市场,有客户,而且是有相当的客户。特别是乘用车,商用车的话还有很多是通过政府采购去实现市场的渗透。乘用车的话,就是我为什么要买你这个车。刚才陈教授在演讲的时候,提到三个条件,我们换位思考的话的确是这样,首先价格一定要划算。现在成本还是比较大,所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就是为了开始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我们是不能靠国家“输血”来发展这个产业的,但是前期的“输血”能够促使良性循环。比方说现在通过国家补贴市场能够拉动几万辆,那对这企业来讲的话,到了这么一个规模,我们的成本降低还有性能提高、质量的提高就开始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使用上,不能够有一些不便。这就涉及到一些基础设施,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关于充电和换电。汽车行业和电网公司在上面有很大的分歧,有各种各样的考虑。
李洁:刚才陈院士在他的报告中已经提到了商业模式的问题。您再回答一下。
陈清泉:这个问题不能够回避,因为现在争论很大。换电好,还是充电好?答案是这样,这个要根据不同的车型,不同的应用来看。我认为,第一,如果有条件就慢速充电。但是,这个有些地方不可能,所以需要一个公共的能源补给制度。那么充电用宽电好,还是慢电好,出租车、公交车都要看里程。电池不好换,不能超过200公里。用10个小时晚上充电,第二天就够了。一些大城市当里程超过200公里,就不能考虑,就要考虑换了。那么对快速充电怎么办呢?快速充电是部队的作为紧急用,但是你不能靠快速充电,这对电网有很大的损失。所以,这是多种多样的模式,根据不同的车型,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这是我的看法。
李洁:谢谢陈院士,刚才这么短的时间谈了这么多的问题。我想就这些企业,包括技术路线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一些别的问题张司长再点评一下。
张相木:今天的对话很好,有很多问题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感谢亚洲制造协会创造这么一个条件。有几个事我想说一下,一个就是刚才陈院士说到对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包括有些概念的提法。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确实争论很大,现在我认为各方面基本上统一了这个认识。其实我们当时界定这个的时候,并不是要玩这个概念。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扯清楚,现在叫新能源汽车,国外确实没有这个叫法。这是我们国家开始起步的时候就这么叫了,我们就别把它推翻了再来过。
第二个,我们这次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做了一个界定。过去把混合动力全放在新能源汽车里头,这次我们把普通混合动力拿出来。这里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往新能源汽车方向它是要充电设施的,普通混合动力不要充电设施。这个体系是新的体系,普通混合动力可以靠到原来的汽车工业体系,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就是出政策的时候,由政策来支持的时候,这样划分对出政策是有利的。比如说我们6个城市试点的时候,购买纯电动6万,插电式混合动力5万。如果不这么分,混合动力多少万,那混合动力差别太大了。像带速这个加不了多少钱,但是重混就加得多了。主要是这个,我们没有玩概念的意思。
另外,刚才两个老总提到的一些问题,也给后面怎么发展提了一些建议,我觉得很好。首先,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发展有点打乱战。这个我想说明两点,第一点,这个肯定是正常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生事物要发展它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难免要走一些弯路,应该是这么看。所以,我们要搞试点。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直接就干了,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是从技术发展开始的,到产业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是前期不能解决的。而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过去又没有搞规划,所以这次把规划搞完了以后,那咱们再来考虑怎么引导它有序的发展。包括提到的今后怎么评估这些事情,怎么来加强管理的事情。我想这个事是规划发布以后有关的部门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是第二点。第三个,关于标准先行的问题。这个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从国家的层面,确实是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汽车行业有一个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汽车有一个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我就是这个全国汽标委的主任。为了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中央编办专门对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还有一个通知。因为工薪部是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要明确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这就是我们牵头负责的。所以,我们现在对汽车标准,除了传统汽车之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专门的一块,现在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同时,我们也在原油的基础上推进一些标准,现在已经有40多项标准发布了。还有20多项正在做,在国标委的协调下,有15项标准也在加紧推进。包括充电接口,我们国家是做的比较早的。我们原来的标准出来以后,跟世界上协调不是太快,最近投票已经完了。美国和日本是一个模式,我们和德国是一个模式,但是德国提到IEC,我们当时没有申报这个。于是我们协调了一次,IEC已经明确的表示,因为我们的时间太晚了一些,先按这个走,但是马上要搞修改单。就是我们的标准跟国际的标准也接轨了。最近,这15项,我们国家的3项国家标准跟充电接口有关的,不久国标委就会发布了。确实,标准化的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希望行业的人广泛的参与,我们有一个电动汽车的分技术委员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进跟国际标准的衔接。
这个讲起来很难办,包括IEC的成员国也关心我们标准的制订,因为如果他的车过来,我们做一个标准,他就不好办了,所以加快国际经验交流合作也是我们推进的事。
李洁:非常感谢张司长对几件事的陈述,我感觉到这也是对我们这一节讨论很好的总结。尤其是后面那一点,关系到标准制定,对行业非常重要,尤其在标准制定中国际合作开放形态,这是我们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因此,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掌声再感谢四位嘉宾今天给予我们非常精彩的讨论。
1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