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频传高管变动 人才瓶颈困扰汽车业(2)

2012年05月28日 09:5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习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痼疾难医

实际上,尽管行业内高管变动频频出现,但他们并不缺乏追求者;几乎每一名有着业绩基础的高管,都有着多种选择。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自主车企都是求贤若渴,甚至不惜重金聘请。

尽管如此,为何当下人事变动如此频繁?在一项针对业内人士的调查中,“汽车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和争夺升级”这一选项获得了约半数的认同。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心态浮躁在汽车业的体现”这一选项也获得了多达47%的支持。

自主品牌起步较晚,这些年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外资品牌也在进步,尽管这种差距拉小了,但差距仍然存在。在技术、管理和品牌等都不如外资品牌,巨大经营压力之下,自主品牌无一不希望通过高质量人才和加倍努力,来推动企业增长。正是因为对个人而非体制寄望过高,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浮躁现象。

事实上,企业频繁撤换高管并非在所有自主车企中都存在,反而是在相对弱势的自主企业中带有一定普遍性。比如换帅成瘾的华泰汽车,前些年人事动荡不断的华晨汽车,以及高管换来换去的众泰汽车等。职业经理人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也更加倾向于挣“快钱”,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深入来看,营销战线上的高管因市场销售不好就被调离的行为并不理性。企业市场表现不好,并不仅仅在销售这一个环节上,还与车企的研发实力、零部件采购、质量管控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层次关系。”一位业内人士说,前几年汽车产业发展很快,许多问题被市场繁荣暂时掩盖。一旦有些不利因素刺激,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困境待解

“中国汽车人才现状是: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破洞;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曾这样形容汽车业内的人事变动。从过往事件看,频繁的人事变动,对管理体制完善的合资企业有利,对自主品牌车企则并不是利好。

目前行业内有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人才正在向外资品牌和合资企业流入。相比自主车企,合资企业有着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晋升机制,它们品牌更加强大、经验更加丰富,在同等付出条件下,更容易出成绩;在自主车企不仅要承受更大压力,付出更多艰辛,但由于管理和执行等方面原因,很难获得认可。

曾任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的许敏说,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持续下去会造成一种恶果———大家凭实力去抢这些仅有的人才,很多自主品牌会因营养不良而过早死亡。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却忽略了人才储备,由此造成的困境比比皆是。有的缺少技术领军人物,以至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了后续产品;有的管理团队不稳定,高层管理者频繁变动,甚至于出现“换个采购总监就换配套供应商”的现象。有些企业盲目地合资、并购,人才流失严重,在企业变成“巨无霸”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变强。

因为国内人才缺乏,近年来越来越多车企走出国门去招聘,包括上汽北汽长安等都一直在进行尝试;通过这些方式,近年来招聘到不少研发人才,但是能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机制,以让这些人才充分发挥才干,将是他们下一步面对的主要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行业内有一种误区是,靠钱就可以买到人才。但实际上,用钱买来的人能解决一时之需,却难以解决持续之需。一个搭配合理、能力完备的人才团队,绝不仅仅是靠一时“挖墙角”就能组建起来的。没有对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就不可能打造出一流的管理团队,没有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企业要想上一个新台阶,甚至想跨入到国际水平的公司行列,也无异于是天方夜谭。(黄习伟)

调查

47%业内人士认为长城汽车人才战略“过于保守”

上周,长城汽车副总、国内部销售总经理贾亚权,以及原主管战略规划的长城汽车副总裁崔之愚同时离职,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针对长城汽车的人才战略问题,盖世汽车网最近推出了一起业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14日至2012年5月20日,参与人数共2320位。)在关于长城汽车目前的人才战略是否过于“保守”这一问题上,多达47%的人士持认同的立场。但亦有35%的人士并不认同“保守”一说。(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记者黄习伟

[责任编辑:surq] 标签:高管 自主品牌 长城汽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