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小众品牌跨国巨头纷纷拾起合资策略。同时,国内车企也有意借机取长补短。中国汽车业有望再掀起合资潮。
在这轮合资风潮中,斯巴鲁、捷豹路虎甚至保时捷都成为关注焦点,“联姻”的绯闻对象也不再是国内大型汽车集团,而是像奇瑞、长城等自主车企。
如今,对于斯巴鲁、捷豹路虎等企业来说,很难找到一汽、上汽这样的国有车企巨头作为合资伙伴,寻找已向高端转型的自主企业显然也并非易事。
从以往的合资经验上看,跨国企业选择国产化大概是两个目的,一是在华生产,提升销量;二是为自己的品牌消化多余的产能。然而,在中国汽车市场已跃升全球第一大市场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对象前景不容乐观。
与十年前的合资不同,中国汽车企业寻找合资伙伴的目标更明确、更理性,多为迅速补足现在短板,扩大规模。而一些小众品牌显然无法与大众、丰田等合资企业规模相提并论,与奥迪、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相差甚远。
事实上,“合资”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以大型汽车集团为主的合资公司,为中国汽车业带来了改革开放急需的资本,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的争夺。
诚然,利用合资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等。但多年来市场换技术的成果并不明显,这也让国内合资企业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中外双方的碰撞也愈发激烈。
于是,本世纪两波合资潮中,同一个企业的合资出现了两种版本:当奔驰公司在与一汽谈判重卡合资项目时,坚决不容解放品牌的存在;到了2010年与福田汽车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奔驰则同意合资双方以福田卡车品牌——— 福田欧曼产品供应中国市场及出口需求。显然,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大大增强。
随着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更加渴望,国内自主车企也不含糊,长城汽车高层曾表示,“长城汽车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坚持发展独立的自主品牌上面,不排除与国外企业合资,但长城汽车一直坚持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与外方共同开发、联合生产,这是合资底线”。
中国汽车业已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各大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崛起,跨国汽车巨头们必须真正关注中国需求,同时在真正平等话语权的基础上进行谈判,或许对于合资的后来者还能找到一席之地。(蓝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