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将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的一项,分别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生物产业规划、新材料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产业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
而根据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专栏)此前的表态,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将率先出炉。可见国家相关部委,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分重视。
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仍为财政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1000亿元的投入,以及此后地方政府的相应配套,解决了新能源产业起步阶段对于资金的渴求。从即将出台的正式规划来看,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中央安排了200亿元的推广资金,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财政补贴并未大规模涉及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从分配领域来看,整车及其关键技术,成为投入的最大方面,资金达到500亿元;而配套城市基础设施仅为50亿元。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情况恰恰相反。
“现在各个主机厂并非没有成熟的技术,更重要的还是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的消费体验不好,因此新能源汽车和配套,变成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关系。”一位汽车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目前,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由于可以预见的商业模式并不明晰,同时,投入巨大,到目前为止尚处在摸索阶段。在这一情况下,国内整车企业普遍呈现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5个,其中6个城市启动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车按3000元/千瓦时进行补贴;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最高补贴5万元;对纯电动车最高补贴6万元。
同时,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不过,近200款车型中,2010年相关产量仅为7181辆。绝大部分的车型属于已经在工信部挂号,但没有销售的状态。而在加大财政补贴后,这一状况能否改变,尚存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