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另外一个就是财富分配不均,看近十年来的发展,报告中也看到了,出现三次高峰值的增长,不知道接下来再发展的话,会不会再出现一个新的高峰,似乎这样的波动是一个规律,能这样预计吗?
付辉:可以这样去说,我们现在调研的数据是这样的,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做行业系数的观察时分析了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上56个主要的乘用车品牌,包括制造商,我们是根据他们从2011年到2012年已经做出的战略对话以及整个经济和行业呈现出的态势去做出来的。下一波整个中国汽车消费的高峰到底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至少在2012年之前,整个市场还是会和现在保持同步的水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会使得整个行业变化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整个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一定会带来整个消费的不确定性,这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逃离过这一个规律。
凤凰网汽车:也就是未来的这个高峰至少是在两年以后,有可能是在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样一个时期了。
孙木子:在这个方面,我补充一点,这里面从问题本身来讲,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就是未来有没有可能有高峰,第二个是未来什么时候有。
首先有没有的话,我个人依然抱着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觉得可能会有,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根据一些草根的研究来看,比如说我们观察到的中国广大的城乡市场来看,它刚刚形成,我们可以看到乡镇这一级,他们还有非常强烈的购车欲望,尤其是在东部一些发达的乡镇,汽车会成为一个家庭必备的工具,包括在一些中部城市,新人结婚的时候,以前最早的时候,中国老三样是自行车和其他的东西,到后来是摩托车,现在是汽车成了一个标配了。
付辉:这一点上说的比较开一点就是,整个中国现在在推进城镇化,所以说新城镇市场这个概念已经逐渐开始被大家接受,我们也看到很多厂家已经针对这个市场推出了很多的车型,这个是看得比较明显的。
凤凰网汽车:有的业内专家喜欢提的名词是二三级市场。
孙木子:但新城镇市场,我觉得更能概括所谓二三级市场。
凤凰网汽车:这也许就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了。
付辉:而且这一定会是接下来中国增幅最快的地方,整个中国市场一定会在增长的,整个增幅最快的地方也定是在新城镇市场,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概念是这样的,这56个乘用车品牌,包括制造商,他们在2011年到2012年的产品投放计划和网络计划当中都往这边倾斜。我们去看这56个品牌的时候,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品牌提到说我们在2011年到2012年的发展重点不是或者不延伸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我们就是把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称为新城镇市场,因为这个过程是接下来整个中国经济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凤凰网汽车:关键的问题是,现在一线城市汽车市场基本上算是饱和了,就拿北京来讲,千人保有量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咱们从市场的竞争趋势方面来分析一下,二位是如何看待国外车企,就是其他几大系品牌的车在中国的一个较量呢?
付辉:在我们的这份报告当中,我们把整个乘用车市场分为七大车系去看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美系、韩系、德系、日系、法系,我们特意把东风标志、东风雪铁龙、雷诺列为法系,欧系主要包括沃尔沃、萨博、捷豹、陆虎这几个品牌,还有一类就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我们称之为华系。
这几类品牌在中国整个竞争的东西,如果以合资品牌和中国本土汽车制作商来看,合资品牌在固守原来的中端和中高端的同时逐渐开始下探,因为现在大家提的比较热的东西就是合资自主品牌,以及它们推的经济型轿车,对于我们称之为华系的这类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们既需要巩固非一二线城市,同时它们还面临为自己的品牌增加含金量,它们需要的有高端品牌,整个竞争态势大致是这样的情况。
合资品牌里面也有非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像传统比较强势的德系,现在的美系和日系表现的最强势的,是因为它们的中高端表现的非常强势,韩系在整个中端市场,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济型轿车这块是表现的比较强势的,像法系,因为它们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它们创造汽车的文化也比较多,它们现在需要在中级和中高级之间需要有突破,比如说东风标志和东风雪铁龙,它们两个接下来要推出中高级产品,比如说东风雪铁龙的C5以及东风标志的508,它们也在寻求这种突破。
如果我们具体看华系车的话,因为整个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在得到尚方宝剑发展自主品牌以后,它们首先发展的是中低端,因为整个趋势这样的。比如说一汽车、东风、上汽、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他们都是在从低端入手的,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整个华系车也是在品牌上往高端走。比如说像上汽集团,它推出了荣威750[综述 图片 论坛],可能会即将发布它的新一代;像奇瑞,它曾经努力的寻求借助东方之美去提升自己的品牌的含金量,但这个过程,它们走的非常曲折,我们预计,至少在2012年之前,这种曲折的过程是一直存在的。
当然对于品牌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华系车是在不断的增加品牌,如果我们去观察合资公司,包括它们外方母公司的时候,它们在不断的缩减品牌,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像通用、克莱斯勒,表现的非常明显,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觉得华系车这样的发展是比较符合整个市场规律的。
在欧美汽车,包括日韩汽车,它们在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也经历过不断增加品牌、不断的进行品牌调整、不断的进行品牌淘汰,然后再确立现在品牌的一个过程,整个合资品牌以及华系车它们之间博弈的过程会在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流。
凤凰网汽车:中国市场非常大,各个阶层车型的消费者都很多,比如说,豪车在中国也是非常有市场这样的情况。另外,就是一些小众品牌的车,进入中国比较晚的,比如现在媒体炒的比较热的,各个车企都在争抢斯巴鲁国产,还包括前一段时间的捷豹、陆虎、雷克萨斯等这些小众品牌纷纷愿意国产的这样一种现象,木子老师是怎样解读的?
孙木子:总的来讲,如果把华系跟一些外资品牌来看的话,我们在做加法、别人在做减法,这种从逻辑上来讲,它们其实都是理性的行为。这些合资品牌在海外企事业曾经在做加法,到目前,它们是需要做减法的时候了,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讲,它们依然需要做加法,但是相对于它们自身来讲,其实是在做减法。
这背后的动因还是一个消费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10年前的时候,我们在市场上能购买到的10万到20万的车也只有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富康这三款车,而且你能买到这个车,别人已经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了,那时候买车是要通过很多关系的,而且没有可选择的,因为大家觉得中国人只需要这样的车,不需要更多的车了。
现在,选一款车,我是媒体行业的,或者我是做律师的,不同职业觉得要有不同的车,而且年龄、皮肤、身份,甚至说经济上更加宽裕的时候,他觉得我今天出去玩的时候应该开什么车,拜访客户要开什么车,就是需求会进一步细分,而且不断的差异化,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成熟导致客户需求细分的差异化,因为需求会产生品牌的加法或者减法的问题。
凤凰网汽车:就是个性化的一种需求?
付辉:对,因为整个中国的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相对的有钱了,他需要有更多的选择,现在中国汽车消费业逐渐的在改变,但是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整个市场是围绕消费者去工作的,而不是由整车制造商拿着产品去引导消费者的,不是有人说汽车市场的营销要进入3.0时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