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收费公路要想收到预期效果,要想做到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把矛头指向那些疑难项目,就必须敢于打硬仗。只有让那些明显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公路回归到其公共品属性,只有让违规收费背后的腐败与聚敛曝光于天下,公路不公的现象才能得到有力的扭转。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问题,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违规变更公路经营管理属性的要实现属性归位。
收费公路存在的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民众关心和议论的热点。但由于收费公路牵涉到庞大而复杂的利益分配,这一领域的任何改变都显得非常困难。与以往的零打碎敲不同,此次五部委所布置的清理工作不仅涉及收费公路的具体病症,还要求清理过期或不合理的地方性法规,力图从法律环节理清收费公路的失范问题。从中不难看出,国家清理整顿收费公路开始动真格了。
清理收费公路不仅缘于公众诉求日趋强烈,更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与通行费不断高企成正比关系。虽然路网越来越发达,高速公路里程也越来越长,但民众的交通费用支出也越来越高昂。通行费在推高物流成本的同时,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已经到了再也不能听之任之的地步。
更严重的是,收费公路所暴露的乱象,反映出这一领域存在法律不完善、公平缺失、权力寻租和社会成本转嫁等诸多弊端。在一些地方,收费公路的经营管理几乎是一本糊涂账。比如央视等媒体披露了广州花都5个公路收费站违规收费的问题,这几个收费站不仅设立的收费期限长达50年,其多年来所收取的巨额通行费也去向成谜,甚至没有哪个部门能告知公众,这些收费站的经营主体到底是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瓜分。同样,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南京调查收费公路的状况时也发现,当地收费公路的经营管理存在混乱无序、信息不透明、视上级部门的“批准”为法律效力等问题。收费公路在每天向公众收取高昂通行费的同时,也把许多迷惑和难题推向了社会。清理和整顿收费公路,明确政府责任,减轻社会负担,完全是势在必行。
正如人们已经看到的,收费公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集团。某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对收费公路所采取的违规“运营”策略,一定程度上也绑架了公众利益,给清理带来了困难。比如,有的地方把政府还贷公路变更为经营性公路,进而将经营性公路包装上市,通过重新审批的方式延长公路的收费期限,从而把公路变成没有底线的取款机。经过一系列的属性转换之后,原本应该为社会造福的公路,实际上成了少数人聚敛财富的私器,其“属性回归”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难题。
清理收费公路要想收到预期效果,要想做到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把矛头指向那些疑难项目,就必须敢于打硬仗。只有让那些明显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公路回归到其公共品属性,只有让违规收费背后的腐败与聚敛曝光于天下,公路不公的现象才能得到有力的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