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比亚迪裁员危机 王传福之痛源自何处

2011年09月05日 10:08
来源:金融时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这还仅仅是开始。

2011年8月29日,比亚迪再陷“微博门”。是日,这家整车制造商针对销售公司裁员之事,首先通过微博释放,随后更多细节曝光。大意是,比亚迪汽车将针对销售公司采取瘦身计划,裁剪营销系统的员工,裁员人数在1800人左右。此事,再把正逢多事之秋的比亚迪汽车推到了未知境地。

在此之前,比亚迪汽车正遭受赢利与销量锐减、高管离职的阵痛。裁员风波把比亚迪掩藏已久的问题,摆到了王传福面前。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事件环环紧扣。在王传福没有把其汽车帝国的新规划拿出来之前,比亚迪会继续处于波动之中。

在比亚迪裁员之始,已有数家整车制造商营销系统的中层管理者相继飞奔深圳,开始猛挖比亚迪的墙角。在这些竞争对手看来,比亚迪为营销人员进行了基础的培训,可趁机获益。比亚迪危机重重。

王传福与比亚迪汽车一直备受争议,但在2009年之前,争议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便是王传福团队的高管面对争议时也说:“我们的实际行动肯定比争议更有说服力,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销量的持续攀升。此外,巴菲特的入股、与大众、戴姆勒集团等的合资计划,以及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都使得比亚迪的汽车帝国极具诱惑力。

比亚迪模式,也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内一种新的思路。借力、整合、低价、应用模仿等,都被比亚迪发挥到了极致,其中F3系列车型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在此之后,比亚迪汽车又复制F3系列车型的模式,陆续推出了针对细分市场的诸多车型,但没有一款车型能代替F3。换言之,自进入汽车行业,F3系列车型一直是比亚迪汽车最重要的支撑。

不过,事情并非如比亚迪所料。自2010年开始,比亚迪的销量开始逐步下滑,而这时中国汽车市场呈两位数增长。面对如此形势,比亚迪在宏观上强调其百万辆的销售目标,以提振士气,在微观上推出细分车型。这两者并未触及比亚迪发展模式的根本。一位销售公司高管的会议记录显示,销售形势变化时,“团队危机意识薄弱”、“应变力不足”,特别是在销售终端“把追求销量、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忽略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公司“抗风险能力脆弱”。

在此之后,比亚迪的销量与赢利每况愈下,经销商退网危机不时爆发。一年之前,即2010年8月份,比亚迪的经销商退网门,在郑州的一次展会上全面爆发。在此前后,山东、四川、浙江等地比亚迪的经销商已与比亚迪关系紧张。

对此,王传福公开申明,要削减经销商的数量,同时对网络本身进行调整,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能力。既然比亚迪的问题不是在一天之内行程,因此网络调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而这时,比亚迪急需的类似F3样的关键产品,并未出现,直至今日。

2011年8月,主导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夏治冰离职。对此,比亚迪汽车与夏治冰本人都强调说,此次离职是个人原因。比亚迪正在进行的裁员说明,个人原因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是王传福汽车帝国自救的必然。

自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之始,夏治冰一直主导比亚迪汽车的销售、网络搭建等。可以说,比亚迪汽车的销售带有极强的夏治冰的色彩,如果夏治冰不离职,事关比亚迪汽车生死的调整根本无法彻底推进。离职之后,夏治冰本人通过微波向经销商表达了多年以来歉意。

可以预见,只要比亚迪汽车在销量与赢利上没有改观,其调整会持续下去。裁员,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现在,比亚迪汽车需要新的F3样的车型出现,只有扭转了市场颓势,才可能从改变团队因调整带来的冲击。S6仅是细分市场的车型,它可能会有较好的销量,也可能如其他车型。从产品层面判断,比亚迪成也F3,败也F3。

困扰比亚迪的品牌问题,会在这轮调整中成为关键所在。凭借低价策略,比亚迪进入了汽车行业。如果只能延续低价策略,那么比亚迪的品牌含金量聊胜于无。现在,即便是在美国等市场,比亚迪都被等同于廉价。在深圳通过廉价的劳动力,王传福造出了汽车,也打造了其汽车帝国。但廉价的劳动力一定不会是其品牌的核心。

在之前出现危机,特别是面临诸如巴菲特是否会坚持比亚迪等的质疑时,王传福都会以新能源汽车来挽回颜面。但在中国市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很难有这样的疗效。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在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与跨国汽车制造商相比,差距极大。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并没有多少专利。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上,实际的作为有限。多数合资公司的高管也认为,在现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只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不可能有整车制造商分散太多的精力在新能源上”,“眼前利益比长期投资更重要”。

同时上述高管的会议记录中,对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与其面临的问题有这样的记录:“公司的问题,不是新能源汽车所能解决的,更直接的说,这与新能源汽车无关”。

从根本上而言,王传福能否改变比亚迪汽车旧有的模式,是支撑其汽车帝国最重要的支柱。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系《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研究部主任,著有《汽车的底牌》、《赢法》(上中下三册)等。)(责任编辑:童济仁)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比亚迪 传福 新能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