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倻:走形的美式校车 变异的校车讨论

2011年12月12日 02:38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黎倻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甘肃校车车祸发生之后,有网友发起了一个投票——“你觉得美国的树结实吗?传说中,美国的校车比装甲车结实,那么美国的树……”附图为一张美国校车撞到树上的照片。

如果不谙熟网络辩论的“套路”,你搞不明白中国的校车惨祸,跟这张美国照片有什么关系。而舆论空间里这种辩论压倒辩论内容,“站队”代替说理的意气之争,并不罕见。这并不利于中国凝聚进步的动力。

早在2009年《中国青年报》、央视等就报道过中国校车隐患的问题。作为“他山之石”媒体近年来多次介绍过美国校车的安全设计、制度规范,希望加大校车的投入。甚至两会上,周洪宇代表的“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中也专门附录了《美国校车安全概览》。

然而“美国校车”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走形”:有的是因为大规模传播必然伴生的“添油加醋”,比如曾有悍马军车被校车撞残的事,被演义成“美国校车比装甲车还结实”;有的则是出于中美两国差异的误解,比如美国校车是“公车”还是“公共车辆”……反正,美国校车作为一种“对比”,有意无意被“拔高”了。

“美国神话”似乎让一些人“不高兴”。就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有网友贴出“美国校车”车祸的系列照片。但马上有网友反驳“照片有猫腻”:有的是租用的大巴,不是“校车”; 有的“惨祸”根本没有死人……这拉开了口水战的序幕。

接着,有“意见领袖”称:中国所有的媒体都因沾上“美国校车”而发表愚蠢(原文为SB)言论,好像校车必须换成悍马,谁能证明美国校车从来没出事?甘肃车祸缘于违规驾驶和超载5倍,所以,校车安全的前提是交通安全,否则悍马校车也会成马路杀手。更有在美国生活的网友助拳力挺:美国不会给像甘肃车祸中这种私立幼儿园,配备由纳税人负担的校车。另一方则拿出统计数据:1998-2008十年内美国校车司机及乘客只死亡了118人,安全水平就是高。

网上论战泾渭分明,直到有人搞起无厘头的投票——“你觉得美国的树结实吗?”踢爆了讨论。中国校车安全的讨论,焦点问题居然是美国校车有没有出过车祸!这是一种悲哀。

任何公共事务都会有分歧。“君子和而不同”,争论的宗旨应是促进中国儿童的安全。目前网络争论中,党同伐异、抱团助拳的问题却很严重:不论观点,先要“站队”;不惜对不同观点断章取义,指鹿为马,乃至“对人不对事”。比如加大教育投入与严管校车运营,本来就没有矛盾,却被争了个你死我活。有的甚至擎出大王旗,以“崇高”的理由让对手噤声。这种碎片化的舆论空间,无助于国人凝聚前进的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反而会造成无意义的社会冲突。

在中国教育在诸多领域投入不足的当下,以美国的高标准为镜鉴,是有积极意义的。既没必要妄自菲薄,也需要看到差距所在。一位哲学教授曾剖析过“偏见比无知更可怕”这句话:认识过程不可能排除“偏见”;总是在“偏见”的基础上发展认识;现在看是正确的东西,以后看可能还算是“偏见”……对于美国校车,国人认识也是有发展的:从无知到“神话”,再看到美国校车的不足……这种“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别人脸上的雀斑东施效颦;或者,以别人的雀斑为自己的蓬头垢面找借口:不思前进,反以为超脱;明明偏执,反以为见识超人。

中国与美国的地理环境、学校分布等条件千差万别,中国的安全校车制度当然不可能照搬外国,且在短期内也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应该成为共识。另一个共识应该是,中国教育在不少领域存在欠账,校车作为诸多选项之一,如能成为教育投入的增长点,利国利民。至于以什么机制,务实地解决校车问题——是政府全包,官助商办,还是购买服务等等——这才是有意义的讨论。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