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李书福:“吉利”的资本锻炼过程(2)

2012年01月09日 10:4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远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洛希尔银行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这家主宰西方金融业的老牌家族银行。其渗透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其在30多年的耕耘中,与中国政、商两界形成极为密切的关系。俞丽萍似乎也拥有神奇的力量,有人隐晦地说:“她是在机场被人前呼后拥迅速通过安检的那种人。”善于运用政府资源,甚至通过各种隐秘的关系和力量去接近权力层,无疑也是中国式收购的重要办法。

在政府资源逐渐发挥效力的同时,李书福还建立了专业化的国际收购团队。据王自亮透露,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团队最多时超过了200人,集纳了中外收购谈判的精英,这一精英团队的能力最终得到了沃尔沃的老东家福特的认同,福特对吉利未来能否经营好沃尔沃的担忧开始逐渐消逝。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收购资金来源问题了。按照彼时对沃尔沃资产的评估结果,吉利收购沃尔沃至少要花费18亿美元,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李书福开始频繁与全国各个地方政府进行接触,希望获得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的要求,发展汽车工业要考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因素,也要考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加上上海目前是国内汽车研发人才的聚集地,我们最终圈定了成都、大庆和上海这三地作为出资方,并准备在上述三地建设沃尔沃工厂。”李书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最终,在收购沃尔沃的资金问题上,大庆方面出资超过30亿元,上海方面出资10亿元,而成都则以成都工投集团出面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做担保,由银团向吉利提供30亿元低息贷款。加上吉利的自有资金,吉利终于在2010年8月2日以15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

曾经处处碰壁的李书福,终于在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的注视下签署了收购沃尔沃的协议。那一刻,李书福潸然泪下。

破局待新生

李书福说,其在2012年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实现沃尔沃的本土化。

一场场收购完成之后,连做梦都在想着造车的李书福可以大展宏图了。为了顺利推进沃尔沃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李书福选择首先从管理方面入手。

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迅速重构了沃尔沃管理层,从而掌握了主动性——沃尔沃新董事会成员构成中,除副董事长奥尔森曾担任过沃尔沃CEO之外,其余7人均未任职过沃尔沃(不包括3名工会代表)。而在关键的沃尔沃中国区,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谈判组三员大将沈晖童志远、王召兴分别出任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由此吉利高管全面入主沃尔沃中国区,牢牢掌握沃尔沃中国区大权。与此同时,为了化解沃尔沃和吉利方面的管理与文化冲突,李书福主导成立了“沃尔沃-吉利对话委员会”,并阐明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对话,李书福终于艰难地让沃尔沃管理层同意了沃尔沃中国国产事宜。

不过,挑战才刚刚开始。

李书福说,其在2012年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实现沃尔沃的本土化。按照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的计划,沃尔沃目前已经在中国形成了建设成都和大庆两大整车基地的战略,同时,还将在上海建立沃尔沃发动机工厂。然而,冗长的审批环节却让李书福大伤脑筋——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通过环评半年之久的沃尔沃大庆工厂项目尚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而在沃尔沃中国战略中将会率先投产的沃尔沃成都工厂,至今也仍未能通过环评。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国家对新增汽车项目的审批工作极为严格,到底什么时候能获得审批通过,或许李书福自己也没有底。对此,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有些感叹地说:“沃尔沃三个工厂项目要通过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国家层面是很支持我们,但是审批的流程确实比我们想象的慢,或许是我们太心急了。”

无论如何,在漫漫的审批等待过程中,沃尔沃的竞争对手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车企业已经开始加速在中国扩充产能。在中国市场远远落后于上述三家豪华车企业的沃尔沃,势必会随着落地国产进程的缓慢而在日后遭遇到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提醒,沃尔沃在中国三地建厂的项目获得审批后,李书福还将面对未来大笔的发展运营资金的问题。据公开信息显示,沃尔沃大庆工厂的前期投资额将为45.76亿元人民币,沃尔沃成都工厂投资额32亿元,为沃尔沃成都工厂配套的“中嘉汽车制造(成都)有限公司乘用车零部件项目”投资额近10亿元,沃尔沃在上海的发动机工厂项目将投资32.1亿元。上述项目加起来,总投资需求将近120亿元。

对于上述资金的来源,沃尔沃方面信心满满,认为这不算什么问题。那么,李书福今后将因此而再次上演什么资本化解术?显然,好戏还在后头。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李书福 吉利 资本运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