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豪赌中国市场 警惕2015年车市转衰

2012年03月22日 09:45
来源:青年参考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车市犹如一块放在桌子上的蛋糕,企业为了持续享受它的甜美,不断向上面添加食材,并抛洒膨大剂。随着蛋糕体积不断膨胀,现在是时候考虑它何时从桌子边上掉下来了。

之前,我们尚能听到冷静的车企管理者谈论可持续发展,并不时发出产能过剩或市场遇冷的警示。然而,中国汽车市场以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击破了一切质疑。豪赌者屡屡收获成功,谨慎者却错失了壮大机会。于是乎,我们看到,赌博心态逐渐成为主流,即便个别人有所顾虑,也会自我安慰:掉下去的一定是别人的蛋糕,自己必能跑赢大盘。

如此一来,被狂飙的车市裹挟前行的,便只剩下勇往直前。经历2011年的低速增长和2012年的平淡开局后,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转衰的分水岭在哪儿?形象一点说,温水煮青蛙的“水”到底在什么温度下,才会让青蛙失去最后一跃的机会?

为什么是2015年

最近,知名分析机构毕马威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是金砖四国中供过于求问题最严重的。这份调查访问了全球200名汽车业高管,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将是中国汽车业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是一份基于金砖四国的整体调查,就记者掌握的信息看,中国市场将在2015年提前兑现这一预言,因为中国人喜欢在5或者10的整年上达成目标。叠加的目标,或者说一路飙涨的预期产能,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全面转衰的催化剂。

3月16日,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表示,吉林将继续加强对汽车产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2015年整车产能达到400万辆。

翌日,郑州日产传出消息,继中牟一工厂、郑州二工厂之后,郑州日产第三工厂已经获批,目前正在选址,初步定在现有的中牟工厂周边。同时,中牟一工厂正在扩建,预计于明年完成,产能将从10万辆扩至18万辆。

到2015年,上汽集团的产能规划为600万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都锁定在500万辆。北汽广汽的产能规划分别为400万辆和300万辆,再加上自主品牌主流企业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的产能规划全都超过200万辆……简单将国内前15名的汽车集团产能相加,总和便轻松超过4300万辆。

目前,我国有2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将汽车确定为支柱产业,整车企业多达130多家,位居世界第一。有人说房地产业绑架了政府和银行,使得调控失去能力;而今,汽车业也已经远远背离市场规律,疯狂的扩张一定程度上与各地政府的政绩和GDP增长渴望是分不开的。

问题在于,产能过剩为何没有引起决策者重视呢?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中,尽管市场也有波动,但诸如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不少车企都创造了增长神话——在神话面前,没有人会以谨慎的态度去面对,因为谨慎意味着与竞争对手更大的差距。中国汽车业全面转衰的分界点一定是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车企都不存在产能瓶颈的时候;也只有如此,神话才能终结,各方面才能真正地正视产能过剩。

2015年,奥迪将在华形成70万产能的同时,宝马奔驰的在华产能也会翻番。这意味着,目前产能最不足的豪华品牌,在2015年也将彻底克服这一障碍。从车企公开披露的信息看,按照目前的扩张速度计算,2015年中国汽车业将难觅产能不足的车企。

衰退阴云已经浮现?

中国车市年销量的极限是多少?以美国鼎盛时期的1700多万辆衡量,结合能源供给和公路、停车等硬件条件,2500万辆应是最客观的估计,保守的话在2000万辆左右。

令人不安的是,相比前几年,2011年产销同比不足10%的情况,已被很多人称为车市“硬着陆”。自主品牌份额持续下降,日系品牌销售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硬着陆”后的2012年,面对行业增幅可能在5%左右的悲观预测,多数车企依然制定了“跑赢大盘”的计划。一汽大众今年的目标锁定在120万辆。同比增幅16.5%;东风本田为30万辆,同比增幅17.6%;东风日产的预期增幅为25%;神龙汽车为18.8%;广汽丰田(微博)为27%,奥迪超过20%,部分进口品牌甚至超过50%。

与此同时,市场走势并不乐观。今年前两个月,乘用车共实现产销290.35万辆和295.4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9%和6.0%。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样评价:汽车工业产销显现回落苗头,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

数据显示,汽车销售同比下滑正在全面扩大化。自主品牌中的长安、上海、奇瑞、海马和华晨销量同比下滑全部超过20%。一汽轿车同比下滑超过40%,华泰达到75%。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其中,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和长安福特马自达同比下滑全部超过10%。销量增长的企业中,只有上海通用和东风悦达起亚(微博) 等几个增幅超过10%。

如何面对转衰的危险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2015年的那根“红线”越来越近了。那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重新审视产能扩张。管理部门要审时度势,强化风险预期,车企至少应该普遍建立弹性生产机制,为产能大面积放空做好准备。

第二,自主品牌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像日韩车企一样为过剩产能找出路,合资品牌要全盘考虑中国市场的未来角色,通过集约化生产扩大出口比重。

第三,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升级换代,为全面竞争做好准备。

第四,改变目前的单一盈利模式,积极开拓全产业链,从研发、设计、采购、服务、物流、金融等各个领域要效益,增强现金流水平,以应对市场全面恶化。

[责任编辑:zhangcc] 标签:车企 创新能力 车市下滑 产能过剩 凤凰网汽车 盈利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