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昌:电动汽车标准部级协调机制已经建立
凤凰网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2-4日在天津举行,凤凰网汽车正在为各位网友呈现专业、客观、立体化全程现场报道。在9月3日的论坛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陈家昌演讲。具体内容如下: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论坛。我记得六年前也是在这次论坛上跟大家做了一个交流,关于电动汽车,交流了十五的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十一五的电动汽车做了一个展望。今天很荣幸跟大家共同研讨一些问题。
非常感动,老友相逢,倍感亲切。我想借此机会讲三个方面,一个是对我们电动汽车科研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还有一个就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研讨,最后讲一下十二五的设想。
我回顾一下电动汽车科技研发的历史回顾。从十五开始,面对能源环保方面的压力,我们国家压力很大。我们深入分析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技术趋势,研发模式的基础上。科技部,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实现中国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启动了863重大专项等等,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和发展需求,构建了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三种车型为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从科研的角度投入20多个亿,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包括国内上百家汽车企业,电机电池等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的参与。通过有组织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研发,在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技术和汽车零部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初步建立起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电动汽车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我国公共交通和有市场特色的平台,截止到目前,已发布新能源500多个,涉及的企业77家。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与推广应用工程,已分25批次发布了300多款产品。所以在汽车整车方面我们在十多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电池、电机关键技术方面,车用的镍氢等关键零部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有些零部件建设,一些技术指标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自主研发的镍氢和锂离子的车用电池,电池模块的常规寿命超过1000次,国内多条电池、电机的生产线都在建设当中。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人才、技术、专利标准。十一五至今已累计在技术标准和检测方面累计投入超过6000多万元,投入经费超过1.2亿元。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颁布相关的标准56项,正在研究和制定59项。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电动汽车科研、实验和产业发展当前的需求。
目前,特别是我在这里想提的,我们已经建立起科技部、标准委、能源局,电动汽车标准方面的部级协调机制。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的标准化的相关工作。在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方面,自2009年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启动以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在各地政府的大地支持和推动下,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的国际活动,以次为契机,开展了高强度的新能源示范和考核,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各试点城市已出台市场准入、研发等政策26项,建了充电桩1000多个,基本上满足了我们示范运营的需求。特别是2011年8月,深圳大运会期间,我们投放了2000辆新能源汽车,覆盖了全部44个赛事的场馆。初步统计大运会新能源汽车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由57座公交充电站组成的公交网络平均每天充电800万次,充电量大约为5万千瓦时。我回顾的十多年来一直持续的、稳步的发展,各种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二方面,当前关于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问题。前段时间,在科技部召开了关于电动汽车的座谈会,我们现在也正在积极的学习和这些领导的讲话,以及他们的一些部署。所以,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发展电动汽车,这是符合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件事情。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汽车工业面临的长期的、共同的挑战。
全球的能源与环境严峻的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推动世界各国加快能源战略转型,也是一种发展趋势。一、纯电动汽车、燃料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发展的方向。这基本上已成为汽车界的共识,也成为大的汽车厂商的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的战略领域。同时汽车产业也全面进入了交通能源转型的时期,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
具体到我们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来讲,应该说跟国际商的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万部长讲过,汽车电动化是减排碳排放和能源转型的方向。其目标是减少碳的零排放,关键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应该说从十五开始,科技部在支持研发的过程当中,三纵三横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无论是产业化还是搞科研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国际的大北京,和我们国际上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非常一致的。
二、电动汽车的发展,其关键是在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我们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要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前提和基础。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建设是关键,我们近来汽车市场正在放缓,正在一个调整的时期。所以目前应该说处于一个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时期。研究总结我们汽车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抓住现阶段汽车产业的调整机遇,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汽车技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模式来带动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 12 | ![]() |
相关专题: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相关报道: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http://img.ifeng.com/page/btnLeft.gif)
![](http://img.ifeng.com/page/btnRight.gif)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