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鑫:规模不等于竞争力

2011年10月12日 20:13
来源:凤凰网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汽车讯 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凤凰网汽车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报道。

陈志鑫:规模不等于竞争力

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

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做大不等于做强,规模不等于竞争力,我们某些关键的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部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自主品牌长期以来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市场接受度不高。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志鑫: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金秋十月,有机会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成都,在中国贸促会主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进行交流,中国应该说十分高兴,这几年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也迅速的提升,使得本次论坛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全球的媒体和公众关注程度越来越接近国际顶级专业论坛水平。这充分反应了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加深,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由一个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会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汽车科技的进步,生产组织方式的演化以及资本跨国界的流动,消费市场迅速崛起的步伐,国际汽车产业中心已经发生了三次转移。20世纪初首先在北美形成第一个产业中心,随后福特的创新传播到了欧洲,欧洲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其形成了全球第二个汽车产业中心,应该说北美、欧洲汽车工业发展道路还是比较接近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行了生产模式革命性的变化,凭借经验生产的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开始走向世界,并逐步成为第三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汽车工业正逐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球整合,与再配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与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市场,因市场的潜力以及区域位置,成本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开始在全球汽车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09年和2010年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车的消费国。2011年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地位。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新车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在欧美市场相加最规模的50%左右。我们认为中国已经是汽车的制造大国,但是目前还不是一个汽车的创新强国。未来十年,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中国汽车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个目标是可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以实现。

规模不等于竞争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应该说是有基础和有条件的,也有机遇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20多年的合资合作,在经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市场竞争目前还没有达到比较稳定的格局,特别是快速崛起的私人消费,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我们根据咨询公司的预测,2015年左右,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辆的城市将要突破三百个。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非常大,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追求,对品牌的崇尚以及对一些动力总成的配制,内外饰,造型等等喜好差异很大。所以随着我国消费者的日渐成熟,对汽车个性化需求的提升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主品牌的产品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上汽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连年保持国内汽车销量第一,并一再刷新产销记录。2010年,上汽产销已经突破358万台,在全球的汽车行业排名前八。根据今年7月7号最新公布的福布斯的年度世界500强的排名,上汽已经位列第151位,再创历史新高,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上汽以及绝大多数国内领先的汽车大集团,销量很多是依靠下属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所占的比例还不大,在这个问题上,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一定和我有共鸣,通过多年与外方的合资合作,我们在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我们能感到做大不等于做强,规模不等于竞争力,我们某些关键的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部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受益于多年的合资合作,使得上汽在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自主品牌建设的条件。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创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汽车自主品牌,以及独立的研发体系,不仅仅是我们培育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在合资企业中我方话语权必要的手段。

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自主品牌建设一直是上汽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的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上汽集团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更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此,近十年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和人力、物力,从比较高的起点出发,在各个细分市场,中高端切入,初创阶段就注重培养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竞争力的内在因素,并以此为起点,打造品牌、质量、技术和服务各个环节,在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的体系。上汽的自主品牌建设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个目标,两个能力和三大优势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

“一个目标”就是指以创新的思路,差异化的手段来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中国领先的自主品牌。经过将近六年的积累,我们的荣威MG两大品牌基本在中高端市场占稳了脚跟,品牌知名度进入第一阵营,利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充分的把握,自主开发的荣威750[综述 图片 论坛],550,350以及MG6[综述 图片 论坛],MG3[综述 图片 论坛]等车型广受亲睐。低碳化方面,目前节油达到20%的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的轿车已经投产,明年上汽将要推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节油达到50%以上的荣威550[综述 图片 论坛]的插电强混的新能源轿车以及我们曾经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出的纯电动的轿车。

为了支撑后期产品研发,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所成立的技术中心横跨上海、南京、英国三地,上汽的研发核心团队目前已经拥有近三千名的工程师,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两个能力,一个就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合,推动上汽集团成为领先型学习型创新组织。首先是学习能力,既然是学习,我们就要找好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要紧盯国际领先的汽车企业,上汽自主品牌的政策运作大概是六年,但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要远远长于六年,我们的学习时间也不仅仅是六年。20多年合资合作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国内各种优势的资源以及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都是从全球汽车的领先发展中西区了大量的营养。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自主品牌建设的难度还是超出想象。

归根到底,我们在技术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时间,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与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汽车国际巨头相比,我们还是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技术上,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信心以外,我们还需要耐心和恒心。

自主品牌市场接受度低 消费环境不理想

这里我谈的主要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我们集团内部的,但是还有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自主品牌消费的大环境的确也不理想,具体体现就是消费者对外国的品牌和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好感。再直白说一点,对本土品牌有偏见。我们曾经有一个调研,让一个著名的调研公司给了我们一个数据,去年年底,结果令我们非常伤感,去年购买整体乘用车消费者有25%的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购买自主品牌产品,还有70%的消费者要在价格相差10%或者20%以上才会考虑购买自主品牌产品。我觉得不仅仅是在汽车行业,大家想一想,在手机,家电,一些最最普通的连锁快餐店,洋品牌受到的关注和亲睐都是要远远超过本土品牌,我不是在这里反对洋品牌,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一下,要适时适度的对中国汽车品牌造势,我们已经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了。

接下来我想谈谈创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上汽集团的学习能力从来没有生搬硬套,照抄模仿,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最终是为我所用,简单模仿和复制跨国巨头的流程做法,来发展自主品牌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做到节制也是别人的追随者,创新能力要求我们结合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和中国市场的特点,把学习、借鉴转变成为提炼和转化,以上汽自身为例,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基本选取了与我们旗下合资企业相同的工商体系,我们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也不相上下,由此带来的物流成本大家都知道,但是由于在品牌的美誉度和溢价能力上受到差异,一样的配制,相似的性能,用在合资企业产品上就会受到认可,就能卖高价,自主品牌产品上,无论对技术或者零部件的高标准,高要求,但是却换不来高售价,这就是当前自主品牌产品所面临的客观现实。

大家很容易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自主品牌产品往往处于低端,小型的,低价,越是往上,自主品牌的比例就越少,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产品都是在十万元以内,除了上汽的几个产品以外,即使是这样,我觉得刚才张理事长也说了,现在有迹象表明,这种局面也可能被打破,因为除了目前一些强势的合资品牌,在迅速的扩大产销的规模,他们通过推出低端的小型化的产品,以及合资自主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方式进入低端的市场,和中国的一些自主品牌抢占一亩三分地。现在如果我们没有积极的应对,我觉得到时候自主品牌的天地会越来越窄,竞争会越来越严峻。所以这样的现实令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生搬硬套汽车巨头的经验是没有用的,在目前阶段,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就要立足本土市场,把最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至,为中国消费者度身定做产品、服务,抢占市场,谋生存,求发展,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上汽集团的独到之处,也是我们上汽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我们的软实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长期的、努力的打造和构建并形成三个优势,在研发、制造和服务三大竞争优势,才不至于是空中楼阁。

因此,自主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在完成国内市场布局,站稳脚跟的基础上,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穿越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今年6月26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伯明瀚视察上汽英国公司,出席了MG6第一款产品在英国欧洲新车的下线仪式,温总理在讲话中说,MG6汽车项目有效的利用了中国的资金、市场、劳动力以及英国的技术和管理,实现了优势互补,并鼓励我们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结合今天的主题,中国汽车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作用,我们的观点是,要抓住产业变革,驱动竞争格局重新构建的历史机遇,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善于学习,坚持创新,尤其要坚定不移的、长期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为中国汽车在全球产业中谋求有利的位置,才能够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跨越。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世界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年的风风雨雨,与欧美日等汽车行业先行者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将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力争有所超越,与各位汽车界同仁一起,为中国的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特别是自主品牌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是唯一的出路,唯有坚持技术创新,学习与创新并举,才能等到脱胎换骨,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唯有包含雄心壮志,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才能迎来希望的曙光,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zhangyz] 标签:自主品牌 关键技术 汽车产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