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
2003年以前,如果提起比亚迪,人们似乎只知道这是一家电池制造企业。其生产的锂电池应用于三星、摩托罗拉等众多知名手机品牌。
2003年以后,比亚迪又多了另一重身份。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比亚迪开始了汽车生涯。也恰逢在这个时候,中国车市迎来了高速爆发的增长期,比亚迪淘金成功。
难以抹去模仿烙印
不过,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比亚迪总是被媒体“口诛笔伐”模仿痕迹过于严重。F3貌似卡罗拉、F6貌似凯美瑞、F0貌似Aygo, S6有明显的雷克萨斯RX350的影子。
从2005年上市以来,F3就得到众多国人的追捧,当时正值国内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几年,大气的外观,加上低廉的价格,使得F3圆了很多人拥有汽车的梦想。F3的销量也一路直线上升,仅仅一年多时间,F销量便达到10万辆。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F3几乎一直占据着同级别中销量冠军的宝座,更是创造了让众多同行艳羡的单一车型月销4万辆的奇迹。
之后,F3R、F6、F0相继推出。2008年,比亚迪销量已经达到20万辆,实现了连续翻番式的增长,当时被称为“业界罕见”。在F3的热销激情下,比亚迪也开始了在全国的疯狂网络扩张。
疯狂扩网
比亚迪汽车要分成A1、A2、A3、A4四个网络渠道来销售,在当时比亚迪产品线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外界甚至是资深的汽车从业人士都不能理解比亚迪的渠道模式。要知道,即便是世界知名品牌奥迪、奔驰、宝马在中国也不外乎是一个4S店便囊括品牌下面所有车型的渠道模式。
当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这样解释道:“我们要实现销量目标,就必须增加销售网络,只有增加网络才能提升销量,而增加网络是很困难的。比如,在深圳A1网有5个店,如果要把它扩成10个店,现有经销商肯定不干。我们的做法就是把F3改一下,变成G3或L3了,用A2或A3网销售,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扩大网络。”
这种短时间内迅速拉动销量的极端模式,是否会不利于一个自主品牌的建设以及长远发展,并没有得到比亚迪太多关注和深入衡量。甚至就网络销售渠道本身如何在细节上维护,如何让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以改善长期以来产品口碑低劣的诟病,比亚迪也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
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的激进发展战略最终让比亚迪尝到了苦果。中国汽车市场如火如荼的2010年,对比亚迪而言却是多事之秋。快速扩张中被忽略的问题在2010年集中爆发。
销量持续下滑、厂家持续压库和未实现的商务政策使得经销商怨声载道,经销商试图集体与比亚迪协商矛盾,在谈判无果后宣布退网。一时间,河南、河北、浙江、湖南、广东、北京等地经销商纷纷宣布退网比亚迪,这使比亚迪一度陷入危局。
2010年,比亚迪不得不率先宣布调低销售目标25%,销售目标由80万辆调低至60万辆,即使这样也未能完成,全年以86.6%的完成率告终。
思痛后的调整
经历了经销商退网风波,比亚迪迎来调整的一年。但似乎厄运并没有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负面缠身。销量大幅下滑、大规模裁员、高管离职、电动车e6起火、股市大跌、高管大额套现……。
作为比亚迪的灵魂人物,王传福总裁主动承担责任。他说“过去几年公司过于注重规模和增长速度是错误的。”未来比亚迪会更加关注“售车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场份额”。他坦承,比亚迪2010年在预测中国汽车市场上犯了一些错误,在管理汽车销售渠道上也犯了一些错误。
如今,学会转变思路的比亚迪,对待外界也更加开放。被视为“禁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向媒体敞开大门。同时,比亚迪在品质、营销、战略等方面都在积极地补课。
而为了弥补自身在造车方面的短板,比亚迪与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寻求国际合作。与戴姆勒合资的的“DENZA腾势”的合资品牌,也将会在2013年发布首款新车。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