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公车采购政策总是让人满怀憧憬,却又失落而归。曾几何时,政府提出采购自主品牌比例不少于50%,却至今未见任何成效。这一次新政出台,自主品牌是否再一次被“忽悠”了?
是否又一次被“忽悠”了,目前尚未有定论。但种种迹象表明,采购新政多半“胎死腹中”。
没有了新政的支持,自主采购份额如何才能提高?
此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凤凰汽车专访时就曾表示,是否出台《目录》文件本身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对自主品牌支持。
从早前国家降低公务车配备标准,“双18”的采购政策倾向自主,到如今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提高自主品牌入围比例,国家在政策和执行过程中,确实迈出了第一步,但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仍会有执行层面、国际舆论压力等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
凤凰汽车认为,公务车采购“法治”不如“人治”。正如徐长明所说:“国外也没有《目录》这样的文件,但是政府花老百姓的纳税钱买的车都是自主品牌的,这个毫无例外。”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