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凤凰卫视

跨国车企中国掌门换人季

2013年03月27日 16:38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0人参与 0条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3月7日报道

跨国车企中国掌门换人季

2012年12月,两个消息不期而至。

先是12月7日,离正式退休还有一年时间之际,战功显赫的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宣布提前退休,宝马德国总裁安格(Karsten Engel)成为他的继任者。

这是继大众、通用、奔驰之后,第三家在近半年时间里调整中国区总裁的德系跨国车企。

一周后的12月13日,人事变动再次从奔驰传出。61岁的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华立新(Ulrich Walker)宣布退休,接替他的休伯特斯·特罗什卡(Hubertus Troska)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两位德系高管的更迭,为2012年逐渐升温的跨国车企中国掌门换人季画上一个巨大的句号。

此前,大众海兹曼替下倪凯铭、奔驰倪恺接棒迈尔斯、斯柯达马克思卸任海夫曼上场、福特萧达伟高升罗礼祥掌舵、通用甘文维退休苏瑞博主政、铃木岩濑大辅取代山本克朗、雷克萨斯江积哲也替换野崎松寿,轮番登场的角儿们一同给这一年画上耐人寻味的注脚。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在这个庞大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的2012年,跨国汽车制造商,不约而同地通过高管的权衡与布局,在中国谋划未来的版图,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德系、美系、日系均裹挟其中。

比起之前的闯将,这一轮的人事任命更加倚重有全产业链完整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们的经验更全面,看起来也更能适应中国市场竞争层次的细化,特罗什卡和安格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产品、品牌、渠道还有管理,当一个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时,任何一个层面的竞争都不足以带来完全的胜利,显然,对于谋求在中国获取更大利益的跨国车企,竞争正在一个更立体的层面发生。

以人布局是件复杂的事情。人事更迭不仅仅是几个字或者一串字母的变化,企业体系的力量和惯性自然重要,但掌门人的视野、战略思想、管理方式、对市场的敏感以及运筹帷幄的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未来的走向,尤其是在复杂又多变的中国市场。

戏还是那场戏,但主角已变,某种程度上,较量又重新开始,未来还将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大众中国

倪凯铭 51岁

Karl-Thomas Neumann

闪电离职为失误埋单

海兹曼 60岁

Jochem Heizmann

关键时刻被寄予厚望

2012年6月2日,在第一时间给大众中国每一位员工发出离职信的倪凯铭(Karl-Thomas Neumann),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他在中国不到两年的短暂职业生涯。

同一天,大众汽车集团在斯图加特宣布近年来少有的集团高层人事大调整。涉及旗下大众、奥迪宾利、斯柯达、布加迪以及商用车在内的多位董事级高管。

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在这次人事更迭中显现出来。这家跨国汽车公司在集团董事会层面新设专门负责中国业务的职能部门,之前任大众集团商用车负责人的海兹曼(Jochem Heizmann)将出任这一职位,倪凯铭黯然离场。

倪凯铭自2010年9月1日起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常年供职于大陆汽车,专长在于汽车电子和电器化领域的他,一度曾经被认为文德恩的接班人。

可惜新能源技术专家出身的倪凯铭未能把握好机会,来中国不到两年的他并无建树,又因DSG事件处理不够及时导致大众品牌形象受损,还带来了4亿欧元的损失。

现年60岁的海兹曼被认为文德恩的亲密助手。

他2007年至2010年担任大众负责生产的管理董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引进新的、灵活的工厂规划,这些规划用于大众在印度Pune和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新设工厂。大众需要海兹曼的这种技能,为了扩大生产,大众未来四年将在华投资140亿欧元。

过去的几个月,作风强硬的海兹曼冲到中国市场一线,几乎跑遍了大众在中国的所有生产基地,会见了大众的主要合作伙伴。产品设计、伙伴关系以及深度的本土化是他需要强势解决的问题。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