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2010车市产销量分析 利市政策撑起销量之巅

2011年01月19日 09:00
来源:新闻晨报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姜山

当2010年进行到一半,车市理性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人对当年车市的发展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多数人认为2009年的狂热几乎已经提前消耗了车市的大部分消费潜力。然而,中国车市总能够创造出太多的奇迹,让太多的人深深感叹自己想像力的严重匮乏。自2009年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国内车市发展的屡屡“出人意表”,想像力再也不敢和车市较劲,还是顺其自然吧,毕竟作统计要比作预测轻松得多。于是,随着2011年的到来,我们才可以从从容容地对车市的期末成绩作出一番轻松的评点,不用再纠结于对未来的迷茫与慎言。

产销双超1800万辆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国产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再创历史新纪录。这一纪录也超过了美国历史上销量最高的年份,中国市场毫无悬念地成功卫冕全球汽车销量冠军。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稳居全球产销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商用车产销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

如此辉煌的成绩,给中国车市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恐怕就是车市对自身自信的空前提高。与国外车市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万马齐喑”的大环境相比,2009年中国车市的爆发,让人们对“逆势而上”这个词感触颇深。而2010年中国车市上半年的“高开低走”与第四季度的连月攀升直到年末完美收官,让人们对“于无声处听惊雷”多了一番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车市带给人们的惊奇之处实在太多了。

从1360万辆到1800万辆,中国车市完成了又一次飞跃,中国向汽车大国的迈进又跨出了一大步。2008年,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900多万辆,仅仅两年时间就增加了近一倍。然而,随着中国车市的异常飞速发展,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

汽车产销量的激增,使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这给国内的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国内新增炼油能力全部被新增汽车吃掉,汽车尾气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全国600多个城市有三分之二出现交通拥堵。此外,各地醉驾屡禁不止,富二代、官二代不道德驾车所引发的社会性道德批判,均给过快发展的中国车市敲响了警钟。

鉴于此,在中国车市即将进入“2.0时代”(年产销量均达2000万辆以上)的当口,车市与能源、环境、社会的良好和谐共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中国车市终于开始思索是否需要适当放慢脚步,保持理性发展。

政策推动是主因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46%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车市又一次实现了32%的高速增长。据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车市在2010年再次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而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效应的此消彼长,也推动了车市的高速发展。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的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政策推动的作用下,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造了全球历史新高。其中,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为消费者减轻购车费用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小排量乘用车的销售,对车市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随着四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目录的相继推出,越来越多的小排量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汽车的节能减排。在2010年销售的1800万辆汽车中,受益于汽车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的小排量汽车不在少数。“汽车下乡”不仅拉动了中国微车市场的发展,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而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可以说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让一批老旧车辆得到更新,另一方面消费者购车得到实惠,也促进了销量。

此外,2010年中国车市的另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全国大大小小车展的举办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为车市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便利而宽松的大环境。同时,在新车发布方面,2010年新车上市的数量也是空前庞大与密集,这对于车市发展的再次飞跃也是相当给力的。

然而,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的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应以及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因素,将对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国家把财政支持的重点从小排量转向节能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2011年将是中国汽车的调整年。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车市的年增长速度仍会保持在10%以上,年销量突破2000万辆大关应该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车市 中国 汽车 产销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