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损害的中国
文 | 付辉
这一次中国是被损害的。
雷诺汽车商业间谍案的调查,还没到原计划设定的6个月,但结果已经有了些眉目。自2011年3月4日开始,雷诺商业间谍案就被揭开重要一角。整个商业间谍案极有可能是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因“办公室政治”争斗所致。而且越来越多的信息,都开始转向对雷诺汽车公司政治的拷问。
当面对来自外部的质疑时,雷诺的新闻发言人表示,无论怎样,雷诺汽车公司是受害者。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值得商量。如果把雷诺汽车作为法国政府参股的一家企业看,它的确受到了伤害。但如果把雷诺汽车作为一家跨国汽车制造商,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尤其是把中国拖入其中后,雷诺汽车受到的伤害显然小于中国。换言之,站在这一角度,中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2011年1月份,雷诺间谍案爆发之初,先是中国被卷入。稍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为被设定的目标。由此开始,世界都在等待由法国政府来彻底揭开中国的公司是如何“窃取”雷诺汽车顶级的电动车机密资料的。
建立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的信条是,中国正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且希望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主导性力量。当然,这样的说法,在中国的整车制造商高管、政府官员、行业专家间甚为流行。在此背后的现实是,中国电动汽车技术与世界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而雷诺汽车的CEO卡洛斯?戈恩认为,雷诺的电动车技术领先竞争对手3年左右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雷诺汽车是世界电动车的主要生产者。它不仅拥有整车制造商的能力,同时在电池技术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领地。于是,当雷诺汽车爆出商业间谍案后,中国立刻成为最重要的被怀疑对象。
真正让这件事情升级的是法国工业部部长贝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法国企业整体的危险,经济战争这个词有时是极端的,但是用在这是恰应的,这是未来我们要监控的。”这种表态使得事情有了更多的意味。曾发生在中国公司与个人身上的一系列类似事件,为这种说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法国《费加罗报》上那篇《中国人如何剽窃雷诺汽车的》文章成为最鲜明的旗帜。当中国方面否认与此事有关(见《雷诺谍案的五种态度》)后,法国政府谨慎应对。一边是爱丽舍[综述 图片 论坛]宫的秘密调查,一边是外交辞令——把商业间谍案指向某一个具体的国家“并不合适”。斯时,中法两国政府将举行会谈。
在多重因素的组合下,雷诺商业间谍案开始降温,但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的公司可以置身事外。至少,在非中文媒体层面是如此。
2011年1月24日,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就商业间谍案表态(详见《戈恩避谈中国》)。他认为,雷诺汽车的确泄露了技术资料,并非是一开始业界所言称的核心技术资料,而是“我们的EV战略”。不仅如此,雷诺汽车已经搜集到了多项证据,证明开除的三位负责人参与其中。为确保雷诺汽车的利益,他一定会为雷诺汽车找到公正的答案。戈恩在整个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都没有把中国的公司从事情中剥离开来。这样的态度自然多了几分暧昧。
2011年3月4日,法国警方未具名的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雷诺汽车提供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商业间谍案本身的诸多说法。在此事件中,经中国上海转到瑞士银行的账户并不存在。被开除的三位雷诺高管的律师称,其代理人的确没有瑞士的账户。
戈恩有关此事的诸多说法被现在的事实击碎了。在戈恩接受媒体采访后不久,雷诺汽车内部或许已经知道公开的说法并非是事实。而为了能继续把商业间谍案的故事进行下去,一切只能延续戈恩曾经的界定。大约在北京时间2011年2月28日,雷诺汽车的COO佩拉塔向法国政府说,整个间谍案“可能起源于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既然如此,戈恩会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在其掌舵的雷诺日产联盟中,是异常重要的角色。依2010年的数据衡量,中国已是日产全球最大的市场。
有说法认为,佩拉塔或引咎辞职,以保护戈恩。但中国已变成了真正的受害者,事情会就此结束吗?(待续)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文本导航中国汽车应在合资道路上狂奔吗?媒体价值的误读公车治理的“昏招”被损害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