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现状

2011年09月27日 14:02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冲压是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之一,车身的制造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冲压及其总成的精度。冲压技术源於大批量生产的发展和需要,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依然如此。

我国汽车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覆盖件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

外覆盖件对表面质量要求高,只能依靠自动化生产。我国汽车外覆盖件的自动化生产虽然算不上是高速冲压,但是自动化程度也相当高。这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自动化成綫冲压方面。

成线冲压一般由4台压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冲压线,中间是机器人自动送料和取件,生产节拍约为10~15次/min,典型的是首台双动1630T和後续的800T压机组成。

2.地板、顶盖类内覆盖件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化生产

这类零件主要由批量决定其生产方式,一般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除合资公司外,本土企业最初起步基本上都是采用半自动化冲压的生产方式。

半自动化冲压对压机提出了特定的要求。首先,压机台面要大;其次,由于成形力偏大,需要首台压机为2000T或2400T、後续压机为1000T或1250T以上。

3.底盘骨架件多由零部件企业制造

底盘骨架件多由零部件公司制造并发往主机厂。成规模的零部件公司一般有6条冲压綫,考虑到便于质量控制和主机厂生产物流管理,这类零部件公司都有焊接甚至後续的油漆或喷涂工艺,从而能够向主机厂直接提供总成部件。

4.精密冲压技术发展迅速

精密冲压技术伴随着钟表制造业的发展起源于瑞士,是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汽车的一些总成制造上有着重要应用,如门铰链总成、玻璃升降器总成等。这类零件料厚3-5mm,要求零件精度高、强度好、总成动作顺畅可靠。

经过多年发展,精密冲压技术在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我国涌现一批实力雄厚的精冲企业。

主要冲压工艺及液压成形技术的发展应用

目前国内的主流冲压工艺还是綫性模具生产模式,至于特种成形工艺,如液压成形,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介绍和报到,但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实验室状态。

工业中的液压成形技术主要应用在管型件成形中,国外则主要应用在很小批量的个性化汽车零件制造中。目前在覆盖件成形中,国内还尚无应用。

液压成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点:首先,从原理上讲,该技术是等压成形,依赖高压介质改变板料形状,板料在法向是受压的,为三向受力状态,能够较好的改善局部成形,或者说有利於成形更加复杂的覆盖件;其次,其成形原理和液体介质,改变了传统的钢-钢接触成形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板料划伤,对提高表面质量极为有利;第三,改善了传统冲压对冲压成形方向的限制;第四,一次可以成形更多工艺内容,利于减少工序和模具数量;第五,成形中的冷作硬化有利於提高制件强度。同时,从目前国外应用情况来看,其生产节拍并不慢。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冲压 模具 技术 汽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