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能源车零部件合资股比问题的思考
由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曾规定“在中国新建的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中,中方必须控股”。据说,消息一出,洋人恐慌。于是乎,有的唱白脸,煞有介事地大谈此种规定“影响中外关系”且“不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有的唱红脸,通过种种方式极力论证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合资企业由中方控股对中国取得核心技术并无益处。更奇怪的是,工信部居然全无主见,被这些巧言佞词说动,于近期宣布“删掉一些可能引发技术转让担忧的内容”,等于放弃了原规定。而事实上,反对该规定的说辞根本不值一驳。
最不值一驳的是“影响中外关系说”。该说法称中方控股会引起外国零部件企业的不满,伤害双方多年合作所建立的友谊,削弱外国企业向中国转让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意愿。好像中国如果任由外国企业控股合资企业,甚至抛开中方设立更多的独资企业,就可以增进中外友谊,有朝一日,中国的大度必能感动外国企业,使他们自愿奉上全套核心技术。这种说法不仅听上去可笑,也完全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商业的首要法则在于等价交换,交易双方都认为能从交易中获利,交易才能进行。而交易一方以单方面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换取对方的善意和回报,不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在商业史上没有先例,更会被信守等价交换原则的外国零部件企业视为愚蠢和懦弱的表现。
至于“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更属无稽之谈。且不说该项规定并未违背WTO相关规则,WTO也从未实现过贸易和投资的完全自由化,如果真的实现了,也不会出现中国企业收购美企时因“美国国家安全”的原因而告失败的例子。而所谓“国际社会”,指的基本上就是各跨国零部件巨头的母国们,“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不过是这些国家手中用以压人的一张牌和一块用于交换的砝码。中国若真想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就得增强自身实力,增加自身作为交易一方的份量和掌握的可用于交换的物品,而不是削弱自身实力去满足什么虚幻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因为这种标准从来就不存在,它不过是强者意志的体现。
于是又有人跳出来说,你们中国的目的是取得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而不是控股。强制规定中方控股其实对中国达到取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目标并无帮助。可是,取消这些规定,只会使我们离目标更远。以往,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只对整车合资企业的外方股比有不得超过50%的规定,而对零部件企业则无类似规定,导致在我国拥有外资成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占整个市场资本规模的72%,而在这些供应商中,独资占55%、合资占45%。换句话说,外资独资的零部件企业已占零部件市场资本规模的40%。外资也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占到了全行业的80%,关键技术几乎被外资垄断。例如,100%的发动机电喷系统和发动机管理系统、91%的ABS、78%的自动变速器和69%的安全气囊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皆由外资把持。这就是不对零部件合资企业外方设限导致的恶果,中方不仅获取核心技术遥遥无期,大笔的利润也尽数流失。难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还要重蹈覆辙、重走老路?笔者以为,就算规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由中方控股,也不能使中国取得该方面的核心技术,但状况绝不会比现在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差,至少可以多赚点钱。
多赚点钱就有办法。
![]() | 12 | ![]()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