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能源车零部件合资股比问题的思考(2)

2011年09月28日 13:50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因为要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目的,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善意和帮助上,而要靠自己的力量和投入。最踏实的办法就是自主研发,而自主研发需要设备、人才和资金的长期投入,归根到底就是需要钱。只要有钱就不怕买不到好设备,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执行不了复杂的研究计划。当然还有一个投机的办法,就是收购本就具备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这不必说,同样需要大笔的钱。这样说来,让中方控股合资企业对中国达到取得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目的还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还不止多赚点钱那么简单。前文已述,等价交换是基本的商业逻辑。如果中方控股,至少相对于外方就具备了股比优势,也就多了一项可以制衡外方的工具和与之讨价还价、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如果连股比优势都没有,外方挟技术、产品、工艺等全盘优势,不把中方变成傀儡和代工厂就不错了,又有什么理由向中方转让核心零部件技术?所以,中方控股不一定能取得核心零部件技术,但不控股就万万不可能取得。两相对比,即便傻子也该知道怎样选择。

外国人自然心知肚明中方控股对中国取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帮助,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假以时日,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必能成长为国际零部件巨头的强大竞争对手,这当然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中国放弃自己取得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努力,而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半带利诱半带吓唬地表示,如果中国执意控股合资企业,那么他们就不来中国投资了,他们就不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了,他们就不派最好的研发团队来中国了,他们就……可是不来中国投资等于放弃财富和市场,也就等于抛弃了未来,无异于自杀,估计也就是泄愤的话,说说而已。

最后,外国的企业家们亮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国际惯例。麦格纳(中国)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向笔者表示,据他所知,世界各国都没有本国企业必须控股零部件合资企业的先例。哈,那还不简单,就让我们中国开创这一先例,让别的国家来学习吧。

总之,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应该明白,无论什么论据,无论什么说辞,无论听起来多么有道理,多么悦耳动听,论证多么充分,也绝不能使我们放弃惟一能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实力的努力,那就是自己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努力。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零部件 中国 中方 新能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