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持续性恶化,为日系企业在华发展的前途蒙上厚重阴影。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一分子的日系车企,它们的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中国汽车的发展轨迹。
抛开身上的日系标签,无论是丰田、本田或是日产等日系车企,其在华合资公司、工厂扎根于中国当地,对当地的就业、纳税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意义重大。一旦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日系撤资或倒垮局面,受到重大影响的绝非仅日系车企自己而已。
普通工人最受伤
东风日产,在华员工超过15000人;一汽丰田,在华员工超过12000人;广汽本田,在华员工达到8000人……
一连串的数据都在显示一个现状:日系车企在华的合资企业,已经成为当地解决就业的大户。特别是随着中国车市的不断高歌猛进,不停兴建扩大的新工厂,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各地提供着数百上千的新职位。
“能进汽车工厂当然更好了!收入比我们高,也比我们感觉稳定。”一位在外资IT品牌工厂打工的工人这样告诉记者。就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IT工厂不断发生因薪酬问题产生矛盾的时间里,汽车工厂工人的待遇福利是相对令人满意和羡慕的。这一点,在日系工厂也不例外。
但是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日系销量的下滑,工厂也随之出现减产情况。在抵制日货最严重的2012年9-10月份里,几乎所有的日系车企都采取了减产措施。“以前可能要每天加班加点,现在则可以正常下班了。”东风日产的内部人士如是说。
不同企业之间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总体而言,曾经每天三班倒的生产节奏确实因中日关系而放缓。这直接影响到了一线员工的收入。有消息称,东风本田的一线员工,因减产原因,月薪降低近2000元。
这样的局面,与势头如日中天的大众、通用等欧美车企的双薪、三薪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企业的命运,决定着员工的命运。对于每一个工厂都决定着几千名工人饭碗的日系车企来说,它们的走势令人关注。
所以,当中日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抵制日货成为一种常态时,最受伤害的,不是仍有中国之外大片市场的日系品牌,不是资产国有化的中方合资伙伴,而是最底层也最无回旋能力的普通工人。
地方政府更着急
“2012年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车产值减少300亿人民币、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减少450亿元,拉低广州工业税收约3%,全市税收减少1%。”
在今年1月的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广州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充分显示了汽车企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作为日系车企大本营的广州,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来自于此的比例巨大。钓鱼岛事件爆发后,广州出现了“汽车制造产能一直往上走,9月份后突然往下走”的局面。而其连带的经济效应,更远超销售产值这一单一数据。
广州市国税局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12年预计的产能为138万台,比年初的178万台产能削减了40万台。汽车制造方面的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年初预计是241亿元,国税局上个月将预测目标下调为179亿元,减了62亿元。”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广东一地。随着日系车企的不断扩张,其影响力更在全国不断加强。
“今天,东风日产大连整车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了。东风一来,我们就是万紫千红!”
2012年6月,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东风日产大连项目奠基仪式上的一番话,在汽车行业广为流传。因为他太激动,显示出辽宁省、大连市对东风日产项目的渴望和需求。
事实上,这只是地方政府对于车企落户态度的一个缩影。在当下地方追求GPD高速增长的时代,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能够快速拉动地方经济,提供就业机会,贡献高额税收的非汽车行业莫属。
无论是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的广州,还是希望做大汽车产业规模的辽宁,抑或是意图打造东方底特律的湖北,日系的受挫,都将对各地财政造成重大影响。和各大车企的经理人相比,关系到自己政绩的各地政府领导,显然更加着急。
上下游企业遭牵连
“从上游到下游,广本一家企业关系到20万人的生计。”
广本内部人士的说法并不夸大。随着国产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现地化采购逐渐普及,一个车企养活上百家配套小企业并不奇怪。
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等特征,整个产业链包含上游的零部件等专门的供应商,下游有销售和服务商,侧面则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和专门基础设施的供应者。”而这些企业集聚在一起,能使各个企业更有效地获得各种资源。这就形成了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提出的“集聚效应”。
这种连带效应是强大的。以东风日产为例,由于东风日产的带动,广州花都区已成为广州汽车产业集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集汽车研发、整车制造、零配件生产、汽车贸易、汽车人才市场和汽车学院等和谐发展的汽车产业链。
东风日产不仅促进了其配套的机械、冶金、轻工、电子、纺织等上游产业和汽车维修服务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贸易、研发力量和服务业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可以精心培育品牌,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电子供应商深圳航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从东风日产与深圳航盛合作开始,东风日产就对航盛进行管理体系以及质量体系方面的辅导提升。目前,深圳航盛已经成为了国内主流的电子供应商。
日系的疲弱,往小了说会影响工厂工人、相关企业的饭碗。往大了说,则会对当地汽车工业的规模、发展速度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将更复杂也更深远。
在讲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地区为划分的抵制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在汽车产业上,中日的合作已经源远流长,加上50:50的合资模式,更无法在利益上准确分割出属于日本的和属于中国的部分。
当两个品牌、两个企业的利益结为一体的时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对抗模式,不科学、不理性、不值得提倡。(记者 卢 山)
主要日系品牌2012年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员工数量(人) 2012年销量(万辆)
东风日产 15000 77.3
一汽丰田 12000 49.55
广汽丰田 7000 34.5
广汽本田 8000 31.64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