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要求公开部门预算的88家预算单位中,共公开预算总额近900亿,其中安排的2013年“三公”预算总额为79779.88万元,将近8亿元。
其中,过半部门的“三公”预算和去年持平或下降。和去年相比,88个单位共压缩“三公”经费50.79万元。
过半部门“三公”未增支
昨天,北京88家单位公开部门预算,总额近900亿,其中“三公”经费预算为79779.88万元,将近8亿元。
这88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均同时包含2012年、2013年两年的数字。去年,各单位“三公”经费总支出数额为79830.67万元,意味着今年“三公”经费略有压缩,88个单位比去年共减少50.79万元。
据统计,超过半数部门今年安排的“三公”预算数额和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其中,压缩数额最多的是市工商局,比去年预算“节省”出679万元。
此外,市国土局、市高院、市检的“三公”也均比去年预算下降200万元以上。
公车占“三公”七成多
统计显示,共有5个部门今年安排的“三公”经费比去年增支200万元以上,依次是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政府办公厅、市文联。据悉,这些部门“三公”增支比较多的原因,几乎都是购车数目较大。
和往年一样,公车开支是“三公”经费的最“大头”,包括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按照这88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组成结构,超过5.9亿开销是“花”在了公车方面,占比74%。
在“三公”当中,位列第二的是出国经费,88个部门今年预算安排了总计约1.4亿元,占整个“三公”总额的18%。
另外,公务接待费用是“三公”中比重相对最小的部分,88个部门接待费用预算总共为6553万元,占比8%。
公车配置
45部门今年“零购车”
5.9亿元公车花费中1亿元用于买新车
新京报讯 与去年“三公”预决算趋势一致,今年,88个要求预算公开的部门中,公车开销又占了“三公”经费的最大头,总数为5.9亿元。在88部门公布的公车开支中,约1亿元用于购买新车,占公车花费总体的17%,与去年基本持平。据统计,共有45部门今年将不安排购买新车。
新车“单价”最高26万
从多部门的三公预算编制说明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对于公务车辆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市国土局今年购车预算明显减少,不足去年的1/10,该局预算说明显示,主要原因是受到全市公车治理政策影响,车辆报废后没有更新购置。
88部门中,共有45部门今年新购置公车的预算费用为零,即不安排购买新车,比例超过半数。今年各部门除了公布购置车辆费用总数以外,部分单位主动公开了购置的车数,从而使公众关注的购车“单价”一目了然。
根据各单位的公开情况,今年预算购车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市住建委,共将添置5辆新车,共86.77万元,每辆车均价为17.35万元。
其他公开新车均价的部门预算显示,新购车辆价格一般在18万至20万元。新车“单价”最高的是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3辆新车共安排花费78.25万元,平均一辆新车超过26万元。
八成公车开销用于“养车”
相对于购车,公车的运营维护费用更是“大头”,88部门共安排了4.9亿用于“养车”,占公车总开支的83%。
88部门中,市公安局安排公车运维的费用最高,超过了1亿元;市交管局8672.3万元,紧随其后;市外事办、市医管局均无公车运维花费。市外事办表示,其基本经费在市政府办公厅二级核算;市医管局则是由于新成立不久,车辆编制尚未批复。
不过,与2012年决算口径相比,此次几乎所有的部门预算中都没有体现公车的总数量,因此难以看出车均运营维护的费用。
■ 释疑
部分部门公车费用有偏差?
从昨日公布的数据看,部分部门在预算支出项目中的公车费用,与三公经费中的公车费用并不一致。比如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项目支出表中,车辆更新购置20.253102万元;但在三公表里,公务用车购置费19.7万元;市地震局项目支出表中,车辆更新40.6991万元,但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购置费39.4万。
缘何数据会不一致?对此,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这是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在项目支出表中,费用包括车辆和保险的费用;而在三公经费中,车辆购置费单独列支,保险费用纳入了公车运行维护费,因此数据出现了偏差。
为何公车购买标准高于18万?
按照现有规定,北京购买一般公务用车的标准是18万/辆以下、排量1.8升以下。
然而从昨日公布的信息看,一些部门购买车辆的价格超过了这个标准。比如市社科联是20.44万元/辆;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3辆新车共安排花费78.25万元,平均一辆新车超过26万元。
为何会超标?市财政部门表示,“双18”标准针对的是一般公务小轿车,在购买这种车时,如果超过18万元财政部门是不会审批的,在政府采购系统中根本就无法进入。为此,超标的车辆往往是其他的公务用车,比如业务用的面包车等。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