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不以公开定价公式为手段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都是‘耍流氓’。”
3月26日晚间,当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公布之后,国内的某能源研究员将其MSN签名改写成了上面这句话。
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油价,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分别降低310元/吨和300元/吨。比这个消息更重要的是,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同步出炉:将成品油调价周期从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并调整挂靠油种。
但在该研究员看来,国家发改委都没有向社会公开,核心的定价计算公式内容和挂靠的油种,这意味着仅仅是调整时间得到缩短,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仍然无法对国家发改委能否及时调整油价、是否调整到位、为何如此调整的行为,构成事实监督。
或为短期方案
自3月27日起,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价310元、300元,折合全国平均每升降低0.23元、0.26元。这也是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满足国际三地原油价格涨跌幅度和国内运行时间窗口后的第一次迅速调整。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调整,调价周期从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但是如果10个工作日汽柴油价格变动幅度不足5分钱/升,将不做调整,移到下一次调价合并计算;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者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间内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改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新机制对外表示,国内油价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大大遏制市场投机。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
“我们最期望看到的东西,一样没有出来,新机制仍然非常不透明。”卓创资讯及金银岛等一些专业资讯机构研究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称。长期以来,大家都在猜油价,尤其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时:比如时间窗口和涨跌幅度均已满足,但发改委就是不调整;又比如,当国际原油价格完全触及上涨4%和国内运行22个工作日的窗口后,又往往因为春节、全国两会等特殊时间,不能实现调整。
显然,新的定价机制下,上述诟病仍然未能消除。
中国石油(8.69,-0.02,-0.23%)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等业界专家认为,短期看,现行方案仍不是最终方案,或者说仅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方案,有待继续深入完善。
资料显示,此前的“22+4%”方案运行4年多来,国家累计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0降15升共25次调整。相对应的,新的定价机制会让调价周期更频繁,价格趋势更接近国际油价走势。
另外,有分析认为,尽管新的定价机制仍然只是形式上的进步,但由于调价周期缩短、时间窗口缩短,将对国内在成品油市场的囤积炒作者构成直接打击。
长期利好三桶油
在被市场诟病形式大于内容的同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却为国内主要石油开采及炼化企业打开了进一步减少炼油亏损的窗口。
记者注意到,新机制在挂靠原油品种上,已经明确了要更加靠近我国原油进口品种。这意味着,被认为长期与国内实际情况脱轨、先前调价规则中挂靠“三地原油”价格已不适应于现在原油进口的需要。
有研究者在充分比对国内进口原油价格与主要国际油价时发现,美国能源署也将布伦特原油作为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对全球油价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布伦特原油无论是期货价或是现货价,应该是最理想的挂靠油种之一。而布伦特油价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进口价格拟合程度仅为60%左右。
除此之外,我国此前挂靠的“三地原油”中的某些油种区域特性明显、交易量小,也容易被人为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操控。
“新定价机制将新的挂靠油种列为国家秘密,不对外公布,有出于减少国际市场针对性炒作的考虑;时间上的调整,使得国际原油市场行情更加及时传导到国内,有利于国内生产商生产的积极性,也大大减少了市场人士的投机空间,有利于市场正常平稳运行。”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原油量2.71亿吨,日均进口原油540万桶,全年加工原油4.67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7.9%。
“过去我们一味对外公布挂靠油种,吸引了大批国际市场卖家和国内石油巨头在国际期货市场展开对赌甚至恶意炒作,已经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据前述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员透露,国家层面正在考虑出台限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7.39,-0.03,-0.40%)等石油巨头企业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的政策,其目的也在于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确保国内石油安全。
伴随新机制施行,有机构判断,预计在清明节放假之前,中国将迎来新机制运行下的第一次油价调整。
“在我们看来,这一趋势是有利于减少亏损的。”中国石化总部炼油事业部一位消息人士介绍说,因为时间跨度大、调价周期长,过去遇到特殊节日或重大活动,油价调整总是难以落地。可以预期,新机制将为炼油板块减少亏损提供政策支撑,至少能保障炼油在原油价格130美元/桶以下时不亏损。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