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凤凰卫视

油品问题凸显 亟需建设成品油监管体系

2013年05月19日 11:5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杨存生 0人参与 0条评论

大多数买车开车的人,有一个经验,就是车的实际耗油量远高于生产厂家标注的发动机耗油量。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生产厂家“王婆卖瓜”效应,很少有人质疑或者忽略与油品质量有什么瓜葛。

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开面包车的师傅,在加油站只加了100元钱,很是疑惑,主动搭讪聊了几句,原来是某石油公司的车。师傅说:“少加点,能开到单位就行,在单位加一箱油比外面加的能多跑50多公里”。原来单位有“计划油”,师傅小算盘挺精。现在都知道农民种菜,自己吃的和出售的分开种,没想到石油央企和农民种菜差不多,但论不当得利,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就说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车就销售了540多万辆,谁开车不加油?!如此说来,把汽车厂家标注油耗理解成“王婆卖瓜”,也多少有点埋汰人家。笔者开车多年,单位的专职司机也常提醒最好在哪儿哪儿加油,这也是消费者根据经验趋利避害,口说无凭的无奈之举。

长久以来,消费者心中对成品油质量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与加油站的质量纠纷不时见诸媒体,消费者维权困难,成品油价和质量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观察,目前成品油质量监管部门多,不成体系,以下是近期的例子。据报道,五一节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专项抽查结果显示,车用汽油不合率高达12.5%。

报道称,在最近对北京、天津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家企业的120批次车用汽油产品抽查中,15家企业15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这应当是油品出厂环节及这个时点的抽检结果,而在销售终端的不合格率,可以肯定不会低于12.5%。此前,一季度大范围爆发的雾霾天气,经环保部专业机构检测,首要PM2.5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排放;当然有人会说,与汽车发动机技术也有关系,这个“首要”的责任应由汽车技术与油品质量共同承担;还有人会说:“你不开车,不也可以减排吗”;等等。但论来论去,成油品质量脱不了干系。

北京市工商局日前发布消息,北京成品油商品质量监管系统运行,包括加油站在内的全市成品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监管,京V油品与雾霾相关指标增加检测频次,控制尾气排放。新的国家能源局成立后,如何加强能源监管目前还是一道考题。有观点认为,新的国家能源局应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业务的监管,并由此认为电力监管需要能源局投入60%以上的监管力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自然垄断属性的业务需要加强监管,但操作起来会更容易省力,而面对成品油生产和流通环节多、追求利润动因强,牵扯方方面面广泛利益,石油央企居信息不对称优势地位,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的业务监管,更需要智慧和精力,甚至需要像农产品和食品监管一样,亟需建设监管机制和制度体系。

但是,目前成品油监管“九龙治水”的现实局面,说明对此重视的共识远远不够,遑论其它。凡事预则立,农产食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打补钉交学费的情况,希望在成品油质量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不要重蹈履辙。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对火电厂的碳减排,政府向世界有承诺,落实起来有指标有计划、有时间表、有责任人、有补贴有监管,力度不可谓不大。而成品油质量问题严重,关系广大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加强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在碳减排之下,但实际重视不够且行动不力。究其原因,石油历来在大国交往中,不单纯是经济因素,也是政治、军事和外交筹码。我国石油消费十多年来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石油安全环境复杂,国内市场局部时有油荒新闻,让大家觉得能买到油就不错。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过度关注,成品油消费没有选择余地,不能像其它商品能售后退货,限定了全社会对成品油质量的关注,忽视了成品油质量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

李克强总理在向全国人大汇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时提出,“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完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去干预,真正让市场起作用。”

由此看来,成品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保护社会公正利益和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推进石油产业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如果没有完善健全的成品油市场监管体系,对石油央企的行政审批管理不能随便放,一放,市场不稳,能源安全有险情。不过,如果长期不放,石油央企亦难成长、市场机制作用难发挥、政府职能难转变。当然,这也完全是强化国家能源安全薄弱环节、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应有之义。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