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13年6月19日播出《外交部长,换乘国产“红旗”!》,以下为内容实录:
——外交部长,换乘国产“红旗”!
解说:
外交王毅换乘国产“红旗”。正在修订中的公车采购标准规定,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得低于50%,而现实采购为何还不足两成?
声音来源: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确实是面子的观念在作怪,同样是坐一部车,如果能坐一个外国的名牌车,那就不太愿意坐一个本土品牌的车。
解说:
自主品牌轿车能否由此受到政府亲睐?能否加速公车采购更趋国产自主品牌?《新闻1+1》今日关注:外交部长,换乘国产“红旗”!
主持人 董倩:
各位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6月17日这一天,一汽轿车的股价增幅一度达到了4%,那到收盘的时候为止涨幅达到的是1.73%,面对这样的一个增长的现象,有分析指出,它是源于当天外交部官方微博上发表的一条信息。那就是“从即日起,外交部长将使用一汽生产的国产红旗H7轿车。”外长换车为什么会引起这一系列的反应?另外,他的这个举动对于国产轿车在整个政府用车中间占的比例的提升会不会有直接的帮助?另外,使用国产的轿车,会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公车的使用成本?这都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话题。
解说:
“王毅外长公务用车从今天起使用国产红旗轿车。”这是17日下午13点,外交部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信息。这条仅20个字的消息一经发布,首先引来的是数千名网友的关注,有的人对换国产红旗车表示支持。有的询问具体车型及价格。还有的则表示这红旗车可不便宜。而仅过了一个小时候后,外交部又再发一条微博,明确了王毅的公务车为红旗H7轿车。而这两天关于部长换座驾的相关话题,也成为了媒体这两天持续关注的热点。
那么这个新闻事件中的焦点“红旗H7”到底是一款怎样的车辆呢?今年5月30日正式上市的红旗H7共有3.0L和2.0T两个排量的五款车型,售价从29.98万元到47.98万元。在一汽的官方网站上我们看到,其定位为“高档行政商务座驾”。在构造上,红旗H7不仅有着比奥迪A6L、宝马5X还要宽大的车身,其在科技以及舒适等方面的配置都十分丰富。在安全性方面,在一汽红旗的官方微博上曾介绍,H7已成为世界首款通过欧洲五星安全测试的C级轿车。而一汽集团原副总工程师荣慧康曾对媒体表示,H7的优异性能可与奥迪A8相媲美。
(电话采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 董扬:
红旗H7一汽还是下了很大的力量。第一个就是全新开发。第二个就是按照奥迪A6对标,各方面性能都要达到或者是超过。
解说:
但是面对这样一款红旗新车,性能显然不是今天媒体关注的全部。有媒体评论,“外长换车可能将打破多年来进口车在中国部级以上高官公务车中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说,自主汽车品牌承载国家梦想,民族荣光。让国产车成为官员‘标配’,少些贪贵求洋,多些‘红旗飘飘’,官员才有面子,国家才有尊严。”显然,公务车与自主品牌的结合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从1958年,我国诞生的第一辆红旗轿车开始,红旗就作为民族品牌汽车的代表,承载着中国人的造车梦。而红旗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公务车,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红旗车就因为油耗较大、成本高、产量低而停产。此后,中国引进外国品牌轿车,公务车纷纷传承以奥迪为主的合资品牌,红旗的地位骤然下降,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二十年,直到2008年6月,一汽启动红旗复兴项目,投入数十亿元,重新将红旗定位为高档车。
今天面对红旗轿车再次回归公务车,人们也更为关注,这将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生怎样的影响?
(电话采访)
董扬:
主要是对消费者有一个带动作用,因为公务用车总共加起来占轿车市场2%左右,本身数量不是太大,我想政府官员,特别是政府部级以上的领导坐中国品牌可能让公众对中国品牌的质量认可度、品牌认可度会有提高。
董倩:
当然外长不是红旗轿车的代言人,但是由于外长使用了红旗轿车,他的这种代言效果要比真正的代言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那保守的讲,在国内的各种外交场合,以后王毅外长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座驾红旗轿车也将跟他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这对于国产品牌红旗轿车的这种形象的提升,无疑起到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当我们对外长换车在赞赏他这么做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抵制其他国家的车辆,因为这在国际上早就成为了一种惯例,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国家怎么做。在俄罗斯,官员如果要是乘坐进口轿车出行会被认为是“有损国体”。在印度,公务车特别强调,印度政府各级官员,包括总统、总理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那在韩国和日本,公务车都一律使用自主品牌。换句话说,这在其他国家早就是一个其中应有之意了。
那在一汽的红旗H7轿车上市会上,一汽的高管曾经透露了这样的一个数字。他说,目前已经有近一千辆红旗H7交付作为部级以上的公务用车。如果他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话,那么未来中国官场的高层的公务用车都将大部分使用国产化的红旗。
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国家行政学院的汪玉凯教授。汪教授你看,我们看到了两个现象,把它结合起来看,一是当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的时候,我们使用红旗轿车作为接待用车。另外,前两天外长换车,把他自己的座驾传承国产红旗H7。当我们把这两个现象加起来看的的时候,您觉得从中您解读出来的动向是什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
我觉得它不简单的是外长换了一部国产车的问题,它首先反映的就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自信。因为外交部长他这个身份不是一般的官员,他的举止行动经常会代表一个国家。当一个国家的外长部长能够坐上自己品牌的公务车的话,他不仅仅说明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准,而且他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自信,代表着国家的尊严。第二个,外交部长使用这样的国产车——红旗H7,在一定意义上也充分肯定了这个车的品质和质量。因为大家知道,红旗轿车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有非常好的口碑。过去我们第一代领导人都用过这样的车,但是后来有大量的外国品牌车进到中国以后,当时我们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准还受到一些限制,所以说红旗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这么多年中国汽车产业快速的发展,追赶国外品牌,现在红旗车不管是品质、性价比都是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说外长使用,充分反映了对国产车的肯定。第三点,外交部长使用这样的车,我认为它有广泛的指标意义,特别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对国家的形象都是很正面的。
董倩:
刚才我们也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一汽高管提供的,他说有一千辆红旗类型的车已经交付使用,作为部级以上公务用车。但是有一个数字显示是四百万辆公务用车,如果我们把它放到这样一个背景数字里面看的话,这一千辆车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汪玉凯:
应该说红旗H7这个车还是高端的公务用车,一般在副部长以上领导干部中用车。现在我们国家政策规定,只有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才可以配专车,所以一汽虽然这个数量在四百万辆公务用车中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但由于我们是副部以上的高官在使用,所以它给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它不仅仅对这个品牌本身的肯定,而且也对带动整个国家的国产车在其他公务用车方面的普及,我想有很重要的指标和示范意义。
董倩:
谢谢汪教授,稍后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很久以来,我们国家就一直在倡导公务用车最好是使用本国的自有品牌,但事实上这样的一种趋势到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它完全形成。而是很遗憾的看到,今天我们自有品牌在公务用车这样一个盘子里面占到的比例是很低的,有数字显示要远远地低于20%这样一个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事实上,对于公车采购国有化的规定从来就不缺少。早在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大力提倡公务车自主品牌化,并规定今后各部门均不准再采购进口小轿车。199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再次明确,限制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以上干部今后应使用国产轿车。1999年,中央又对1994年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这年的《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党政机关车辆配备要坚持使用国产汽车的原则。2002年6月29日《政府采购法》出台,并从法律上对公车采购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2009年,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其中,为了支持自主品牌乘用车扩大市场份额,提出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自主新能源汽车政府部门更要优先采购。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修订的《公务车采购标准》中,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低于50%,普通公务用车标准或将由最高2.0升排量、25万元被重新设定为1.8升排量及16万元以内。
(电话采访)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要采购的话尽量采购本土的品牌。从目前的这些数字来看,还只是一个过程,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个人判断是会在所有的公车里面,自主品牌估计占10%左右,当然这个是要有一个过程。
解说:
2012年2月24日,《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出台,这也是首次将绝大部分合资车型排除在外,入选的412款车型几乎全部为自主品牌。但是目录自征求意见稿公示后至今未生成正式文件,无疑公车采购自主品牌汽车遇到了多方阻力。
叶青:
确实是面子的观念在作怪,同样是车,如果能坐一个外国的品牌车那就不坐一个本土品牌的车。再一个方面就是在质量上、安全上好像有什么问题,总觉得不太放心。
解说:
而现实中,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已经做好了准备。长安汽车(微博)新闻发言人江爱群就表示,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从产品、技术以及性能上来说,都不比国外差,目前急需要培养自主品牌形象。实际上国外很多国家公务车都是用的国内自主品牌。
董倩:
说到公务用车,当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的时候,我们只能用国产的品牌做公务用车,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进口的品牌。我们的选择也非常少,只能用自有的,比如说红旗、上海等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我们采取了一种以市场换技术,渐渐有了合资的品牌,比如说一汽的大众、奥迪,还有上汽的桑塔纳等等,这样合资的品牌车也越来越多成为政府用车的主力军。这都是以前的一些现象,但是这些年随着我们自由的一些品牌,比如吉利,还有奇瑞,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品牌应该说丝毫不亚于这些合资车。但是我们的公务拥车在采购的时候,并没有把目光更投向他们,这是为什么?就像刚才短片中叶青,他是前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连续多年在关注公车的问题,那么他说了一个数字,就是自有的品牌在这个公车的采购里面不到10%这样一个数字。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连线汪教授。汪教授,我们查到了这样一个政策,1989年的时候,中办、国办就规定,说是从1989年以后各部门都不准再购买进的小轿车了,甚至连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还有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都必须一律使用国产车。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没做到呢?
汪玉凯:
我觉得这个原因可能还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观念层面上,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完全转过来,特别是当外国品牌汽车大面积进入中国以后,而且是中国合资的,所以很多官员认为追求成本土产的车,无所谓外国和中国了,观念上没有改变,所以说很多还是沿袭采购外国品牌的车。第二个,我们汽车工业本身发展历程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准,才能和国际品牌竞争。
董倩:
但是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要给国产汽车品牌一定的时间,我们给的时间,现在比如说像吉利、奇瑞这些已经出来了,那为什么我们仍然不去更多的选择他们呢?
汪玉凯:
对,这就是观念上的惯性,这个惯性是非常强大的。再加上很多官员崇洋媚外的思想还是不少的,都喜欢坐外国品牌的车,档次高一点的车,出现很多是高配的等等。再加上我们的制度本身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和实施,实施的本身也不是够好,多种原因造成这样一种格局。
董倩:
汪教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德国商报》的一个评论,很有意思。他这么说,他说“中国官员今后不坐奥迪,并不表明新的民族主义。中国公务车国产化改革不过是像世界其他各国一样‘正常化回归’。公务车是中国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欧美车企应适应这种正常化。”的确,这是一种正常化的回归,但是这种正常化的回归,我想不仅仅是指用车方面,恐怕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正常化的回归。
汪教授,我们继续往下关注。
解说:
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就把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这样的要求列入其中。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各地陆续出台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一直以来被公众厌恶的公款吃喝风也在随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某餐厅企业负责人 宋晖:
二楼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七间包房,你可以看到过去七间包房在这个时候可能是全满的,那么今天你看一间两间三间四间全部是空的。
解说:
两天前,《人民日报》公布了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八项规定公布以来,七成网友认为公款吃喝有改观。对于您所在地区的党委、政府在公务接待中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方面有何变化的问题,有51.6%的受访者表示有所遏制,还需进一步落实。有23.1%的受访者认为大幅减少,效果比较明显。
除了公款吃喝,公众也将目光投向了公车,在网络上随手拍公车的图片越来越多,而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八项规定出台后,对公车也有所行动。2012年12月,甘肃省常委会决定,从省委常委做起,率先转变工作作风,要求常委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同样是在去年12月,湖南省委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其中指出,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禁豪华装饰公务用车,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此外,宁夏、新疆等地也都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领导人传承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今年5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今后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即不得再采购进口产品,中央单位要带头采购本国产品。在外交部长换乘红旗车的消息被发布后,也有媒体报道指出,上海汽车集团最近刚刚和全国海关总署签署了150辆荣威(微博)W5的采购协议。一系列的举动让舆论除了对公务车国产化的未来开始展望,也有报道认为,这将改变干部的形象、促进廉政建设。
董倩:
客观地说,公车国产化应该把它看成是公车改革的一个开始。就像《爱尔兰时报》今天有这样一个评论,他说“中国政府选用国产品牌公务车的想法,其实并不只单纯为了支持国产品牌。高级公务车在中国一些老百姓眼中被认为是腐败的象征。”
那么部分公车我们做到了国产化了,相应的跟进又应当如何配合?继续连线汪教授。汪教授,您怎么看外国这样的一种评论?
汪玉凯:
我觉得刚才德国的这段话都很真实的反映目前公务用车国际的规则。一个国家如果有同等水准的车,能够满足公务用车的需求,它绝对不会采购外国的。这不仅仅对一个民族产业本身的保护,也是对于国家尊严的体现。我觉得“三公”消费一直是中国社会公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每年公务购车大概在一百万辆左右,每年花掉将近一千亿人民币。过去80%-90%的公务用车几乎都被外国品牌所占领,这个现象是非常不正常。所以我觉得我们未来在公务用车改革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公务用车的超标配置或者是不恰当的使用,首先是关注我们的采购。所以要按照扶持民族产业、扶持低碳产品的思路,按照国际的规则来加大对民族汽车采购的力度,这样才能够逐步地使国产品牌能够在整个公务用车市场上占比较大的份额。
董倩:
汪教授,您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实际上公车国产化的改革是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改革比较简单,相对容易推行,因为轿车舒适度可以替代,比如说不用国外的品牌了,用国产的品牌,舒适度可以保障,但是难以保证的是我们要把它真正改掉的是什么,就是让它不怎么舒服,这才是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把不能用公车用的这么舒服了才是改革的目标。您觉得公车使用国产化,对这个目标会有什么作用,请您简短的说。
汪玉凯:
我觉得公车使用的国产化,应该说它不仅仅是能够扶持民族产业,甚至也能够培育我们这种新的理念,如果都坐国外品牌车,高高在上,确实容易和公众造成一种隔离感。如果都尽量采购国产产品,如果这个产品能够广泛使用,我想拉近了公众和官员的关系,也实现中央现在讲的“四风”,比如奢侈、享乐这样一种不正常的风气也有很大的改观。
董倩:
好的,谢谢汪教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关于公车改革的一些内容。在节目的最后还是像以往一样,我们再做一个提示,《新闻1+1》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就业·有位来这样一种可能性,希望给大家找到更多的工作。现在每天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新增的工作岗位很多,最后希望您多关注这个节目,也许您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