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平: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进入平稳期

2012年11月12日 00:53 来源:凤凰汽车 0人参与 0条评论

凤凰汽车讯 2012年11月8-10日,2012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举行。以下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赵晓平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高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地应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邀请再一次参加“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在此,请允许我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中心的祝贺,对筹办和召开此次论坛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同仁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向各位专家、学者、朋友和同行们介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并就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直接的感觉是交通和运输行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我想举几组数据。

第一个是在1990年的时候,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1476.26万辆,其中汽车才551万辆,这个驾驶员当时有1635万人,但是汽车驾驶员只有790.96万人。到了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706.13万辆,汽车达到了9085.94万辆,汽车驾驶人达到了1.5亿多人,这是一组数据。

第二组数据,是1990年我国公路的总里程102.83万公里,到了2010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00万,482万公里,这是公路的情况。再有是高速公路的情况,从1988年我国第一条公路的建成到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达到了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这个数字还得快速增长。这20年我们国家的驾驶人、车、路快速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交通安全情况也出现了严峻的局面,对比而言1990年全国的交通事故死亡只有49271人,受伤15万人。到了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交通事故就达到了109381人,受伤562074人,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根据中国严重的交通安全的态势,在2003年10月28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规定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至此全国的交通事故就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去年也就是2011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就达到了422.4万起,发生事故的起数还是在上升,造成了62387人死亡,23742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就达到了10.8亿。

可以说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由一个事故高发期逐步进入了一个平稳期,在这个平稳期阶段有的年份事故可能高一些,有的年份事故低一些,这是平稳期的一个特征。但是距离事故下降期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交通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预防交通事故的工作依然繁重。

针对我国交通安全情况,2011年公安部根据《刑法修整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先后组织开展了整治酒后加车整顿,客运、货运安全隐患治理,会同工信部检查车辆产品质量,查处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我们还会同质检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许可和监管工作的通知》,严格机动车检验,深入推行安检机构与车管所联网工作。今年的10月公安部又重新修订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力度。也就是说在这个平稳期间,从管理部门还是在不断地改变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应该说我们中国交通事故进入平稳期是很不容易的。汽车安全技术应当说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亲自参加过咱们中国几起特大事故,云南交通的一次死亡51人的交通事故,贵州毕节一次死亡52人,以及广西柳州一次死亡78人的特大事故。我亲自也参加了这里面对车辆的检验,对道路条件的勘测,使我感到我们国家交通事故进入平稳期,应该说与我国汽车技术、安全技术的发展、道路条件的改善,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逐步的有针对性还是有直接关系的。不是哪一个部门单一的管理出现的成绩。

尽管我国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看到一般货运、旅客运车辆的事故还是比较突出的,高速公路的事故呈上升趋势,超速行驶仍仍然是导致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仅需要各级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的紧密配合,更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提高交通安全仪式,增强法律意识。因此举办2012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对加强汽车安全技术设计,提高汽车安全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水平的明显提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事业正处在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接下来继续要全国交通安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水平。

当前我们考虑应当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我国的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根据这次大会的主题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汽车研究、设计、制造等源头部门能够成为我国交通安全和预防事故工作的一个主力军,我们考虑只要切实规范我国的汽车安全生产秩序,杜绝非标准、不安全的车辆流入社会,就能够起到增强抵御交通事故、保障安全的能力。

借此机会我想提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第一,规范汽车的设计、生产法律法规,提高汽车制造的标准,目前在公路上我们大家随便都可以看到拉着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大型火车,行走上千公里的双层卧铺客车,还有与汽车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形拖拉机、农用车呼啸而过,在路上大家随时可以看到。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有一年我去下面了解春运,看到虫温州有直接发往新疆的长途卧铺客车,这个客车确实是配了两个司机,要走来一路,另一个路也不会休息好,必然会造成疲劳驾驶,必然会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感觉到这里面的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货车动力大,载货比较大,速度快,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你想拉着近百吨煤的货车从你旁边驶过的时候,大地、桥梁都在震撼,非常惊人,非常令人震撼。我建议我们的汽车研究设计和生产部门借鉴国外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指定中国汽车生产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你们说话是专业的,有信服力的。在制订法规当中,你们说话是有分量。目的是要那些重型货车回归矿山,拉上百吨的汽车不要在公路上跑了,这些车在国外都没有在公路上跑,让他们回归矿山、厂区,远离公路,逐渐取消双层卧铺客车,包括农用车,增强道路的安全行驶的空间。

以我国当前汽车生产的规模和数量,在研究制订汽车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的汽车研究设计制造部门应当大有作用,为什么?因为恰逢时机,现在我们汽车生产已经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应当是认真研究我们国家自己的法律法规标准。我们相信作为汽车专业的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你们能够提出专业性有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我国汽车法律法规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个,要加强我国汽车技术监督,规范汽车产品的生产。汽车自诞生以来就以高速运输工具,被赋予了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在任何国家汽车包括各类机动车辆,不管在交通事故当中有无交通事故责任,都要承担民事赔偿损失,如果有交通事故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见国际法律界对汽车设计和使用的高度重视,因为是高速运输工具只要它在运行就对周围环境带来可能的危害。

目前我国的汽车,特别是客货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载重汽车的大吨小标、小吨大标,反映了我们一些汽车设计生产领域只顾汽车产品的销售,不顾社会安全的问题。明明标注着四吨的车,拉上四十吨什么问题都没有,这就是为超载提供了便利。我们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能不能提出一些应对措施,能不能不设计这种车。这些车辆,就是讲小吨大标、大吨小标的车辆安全度低,特别有一些农用汽车,我们现在讲叫小型货车、低吨位汽车,那就是一个简易汽车,安全度低,但是在超载运输上没有动力障碍,想多拉点就多拉点,对公路、桥梁的损害也特别巨大,事故的损害后果十分严重。

第二个是老旧车型还在设计、生产,对老旧车型小改一下还再继续生产,我们建议大力生产厢式货车,取代栏板车型,进一步提高大中型车型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和内部阻燃的性能等,增强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提高车辆的安全可能性,多生产一些,多设计一些高安全、高可靠的汽车。

第三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交通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发达国家每个公民企事业单位都有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特别是我们汽车的生产部门、设计部门,他们都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责任。这也是这些国家交通事故少,公共交通安全度高的一个基础,在这里希望我们国家的汽车研究、设计、生产部门也能够承担起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和职责,不仅能够研发生产高科技、高水平、高安全的汽车,也能够承担起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我们相信有你们的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将更加专业,更加令人信服,建议我们的汽车研究、设计、生产部门在大张旗鼓推广应用、汽车安全新科技、新产品的同时,融入安全驾驶汽车的常识和交通安全知识等内容。比如在我们生产的每一个新车当中,虽车赠送一本交通安全驾驶手册,介绍我们这个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介绍雨雪雾大气、山区公路等复杂路况的驾驶技能,必将会赢得这些购车人、驾驶人的欢迎。这样也密切了汽车厂家与汽车所有者的关系,增强了购车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程度。我就想每年生产这么多汽车,每个车里面都有一份安全驾驶手册,如果起到教育了一个驾驶人,我们就减少了一个马路杀手,起到了这个作用,应该是功德无量的。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举办的这次2012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心对交通安全技术进步、交通安全宣传方面的重视,交通安全关系民生,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常态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成效。

论坛以汽车安全为主题,就倡导汽车安全的研发、生产和企业,广大交通参与者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安全出行,让交通参与者出行安全,也是我们最大的期盼。谢谢!

[责任编辑:zhangcc]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