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赵福全对话付于武:“合理化曙光”显现

2014年11月23日 22:40:29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凤凰汽车讯 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车展于11月20日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拉开大幕。作为本年度汽车界最后一个全国性车展,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近百款新车首发亮相或正式上市,各家车企未来战略一一曝光,精彩活动纷纷呈现。在本次车展期间,凤凰汽车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共同推出行业策划《赵福全研究院》。第二季赵福全研究院力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左延安做客广州车展凤凰汽车展台,与赵福全院长一道指点江山,把脉行业。以下为赵福全对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的访谈实录。

赵福全: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广州车展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栏目始于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第一季栏目访谈了汽车行业五大自主品牌企业的研究院院长,得到了网友的普遍好评,业界认为这应该成为凤凰网的品牌栏目。这一次,我们请到行业的四位重量级嘉宾,他们都是毋庸置疑的业界领袖,领导了行业的发展。首先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先生,请付理事长跟网友们问个好。

付于武: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赵福全研究院》的访谈。我觉得赵博士谈的战略、技术对汽车产业的贡献很大,很荣幸能够成为他的对话嘉宾。

赵福全:去年是庆祝中国汽车产业60周年,而我知道您就有50多年的汽车生涯。从基层技术员做起,担任过厂长、政府领导、行业管理者。尤其是后来领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随着行业的壮大,学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想请从您的角度对过去的60年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和回顾,谈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得与失,以及现在汽车产业的状况。

付于武:从年龄和经历来看,我可能是第2代或者第3代汽车人,说是2.5代比较合适。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弱小发展到今天的世界产销第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们结束了缺重少轻、轿车空白的历史。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和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在这个产业里服务是我一生的光荣。

赵福全:如果有机会重走人生,您还会选择汽车吗?

付于武:是的。

赵福全:我既是您的好朋友,更是您最忠实的粉丝。您在各种场合的言论和发表的观点,我都认真学习。最近您对汽车产业的13问,表达了的担忧,但同时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您现在对汽车产业最大的纠结点在哪?

付于武:最近发表的自问自答的13问,既是行业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个人纠结的问题。我试图给自己一个回答。我这13问和你的汽车强国6论比还有很大距离。我觉得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连续五年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完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使命。下一个阶段的任务非常艰难,也非常光荣,即建设汽车产业强国。然而,建设产业强国的路怎么走,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可能是需要全行业、产学研以及政府共同努力的事情。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下一阶段所有中国汽车人要担负的使命,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

赵福全:过去的60年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汽车小国变成了现在当之无愧的汽车大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有做大了才能思考做强的问题。下一步做强我国汽车产业就是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整个国家、所有汽车人的使命。您谈到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有做强的决心。具体来讲,根据您的理解,国家层面到底应该怎么做?

付于武:实际上汽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汽车产业强不强甚至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美国很强,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很强,有奔驰宝马大众;日本很强,有丰田本田日产。中国要强,汽车必须要做强,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关于如何做强,我也注意到赵博士汽车强国的6篇文章,我认可从政府层面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方针、政策。美国、德国、日本在工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转型期,为了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对汽车产业发展都曾发出明确的信号。以美国为例,历届政府、历届总统都曾对汽车发声,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再到奥巴马,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对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现在我们有企业家说中国在传统汽车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在新能源领域虽有顶层设计但不够明显,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习总书记今年4月份在视察上汽集团时,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建设产业强国有过一段讲话,其中一句话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明确指出了汽车产业要成为世界强国,以前中国最高层的国家领导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二是指明了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方向。习总书记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这就要求我们放大看,不仅是新能源汽车,而是认真梳理和发展适合各种需求的汽车,毕竟庞大的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我觉得总书记这个讲话体现了对市场的高度尊重,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号。历史上我们有辉煌的成绩,但也确实走了一些弯路,我觉得这都是不够尊重市场的结果,受到了市场的惩罚。比如农用车,我们长期漠视农用车在农村达到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微型车,国家从来没有鼓励过,但现在可以看到微型车能够满足寻常老百姓的出行需要,让老百姓拥有有车出行的幸福感,这其中也包括低速电动车。总之,中国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象征,必须要有符合我国国际地位的产业战略和顶层设计。

赵福全:听了您这一番话我也很激动。汽车产业要想做强,首先国家要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对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给予充分认识和战略认可。您既是老汽车人,又是汽车行业在位的重要领导之一,您亲历了汽车产业过去风风雨雨的50多年。您也谈到了过去这么多年,事实上我国低估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日本、德国、美国强大,是因为汽车产业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确定保障。您也提到了现在习总书记已经明确地对汽车制造强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由大变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明确指示。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各级领导班子把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落地,这才可能形成上层有想法、有方向,下面有行动的有效局面。

我们知道现在品牌管理办法正在修订的过程中,国家也在讨论汽车产业政策是不是要修订。目前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肯定也有很多的思考。虽然修订由国家来批准,但您绝对有重要的话语权,您怎么看产业政策应不应该修订,朝着哪个方向修订的问题?

付于武:我们的产业政策应当体现国家意志,要引领产业科学、持续、健康地发展。我觉得产业政策的修订是必要的。进入新世纪以后轿车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享受到了市场释放的巨大红利。今后的红利怎么来,可能要靠政府改革释放的红利、协同创新释放的红利。因此政府必须要有大的改革力度,要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现在“九龙戏水“式的管理可能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从事前的备案、审批到事中、事后的监管,层层交叠。我认为政府应当简政放权。汽车和食品一样,牵扯到国计民生、百姓安全,所以事中、事后的监管比事前的审批更重要。如果政府把民生放在心上,没有理由不改现有的产业政策。按照现在这种管理模式,每一个平台每一个生产基地,企业要认证,产品要认证,我觉得不行。

所以,政策制定也要体现产业的这种改革意志。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主持制定了汽车产业政策,2004年曾培炎副总理主持制定了第二版的产业政策,但现在环境和形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已经变成了产销第一大国,当前阶段的历史使命是做强产业,而如何做强要有顶层设计。企业往哪个方向发展,官产学研怎么去合作,用什么样的政策在WTO框架之内有力地扶持自主品牌的成长,这些都需要有产业政策的引领。另外,由于我们体量很大,当前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个亿,与2004年一两千万的保有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还面临着产业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这同样需要产业政策来激励。

赵福全:产业要想健康发展,确实需要一个明晰的产业政策来指导引领。我们需要在新形势下能够按照新的政府职责、职能定义的新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不应该限制产业的发展,而应该鼓励和引导产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有很多问题其实也不是政府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但产业政策应该从中起到引导作用。听您这么讲,我个人认为各级政府的领导应该深深地认识到肩上的担子,这么重要的汽车产业必须健康发展,他们责无旁贷。各级各地政府应当共同协商,彻底解决所谓的11龙、12龙治水的问题,保证企业有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来发展自己。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除了政府的使命和引导以外,企业做得是否到位?企业自身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请从自主品牌的角度(合资就不谈了)和自主创新技术能力这方面,反思我们过去30年的得与失,企业应该做哪些工作?

付于武:十八大之前国家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的一个中心思想即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时至今日这个描述还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要建设产业强国,首先要把企业做强,企业应当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我很欣赏当时刘延东同志的一个讲话,说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句话我至今都觉得很深刻。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创新的主体。那么无论政府怎么引导,产业强国都将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的企业的竞争力跟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在不断加大。要真正把企业做成创新的主体,还需要我们付出很大努力。

我刚刚在华东开完G20的会议,这是一个由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共同成立的创新组织,每一家都是一个细分领域的零部件排头兵。现在真正沉下心时才发现我们的零部件严重滞后于整车发展,核心技术在某些方面严重缺失。所以核心技术怎么突破?我也一直很纠结。这次G20会议,大家对创新平台的认识高度一致。产业要创新,零部件必须要做好;产业要强大,零部件也必须要做好,因此必须突破核心技术问题。我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汽车电子控制几乎被国外垄断;国内的汽车电气基本上是空白;时至今日自动变速箱的产业化依旧没有完成;新能源汽车离国际先进水平也有渐行渐远之趋势。怎么办?企业应当真正走向创新发展道路,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123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