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办。本届年度主题为“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现场有7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参会(其中150~200人为外宾)、19场会议环节、80多位权威讲演人、100家中外媒体现场报道,凤凰汽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以下为中国车企国门外的机会与挑战主题的互动讨论。
主持人:Joachim Glatter:非常感谢Bill Russo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会简单给各位嘉宾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由我们的现场的观众来给大家提问。Bill Russo以及所有的嘉宾谈到了很多中国本土制造商面临的挑战、面临的困难,今天有很多在座的本土公司,他们也希望在你们这儿得到更加实际的建议,首先想问一下缪总,缪总也谈到了失败的案例,谈到了中国的公司在走出去的战略中所得到的教训,所经历的一些失败。能不能给我们看一下两到三大中国失败汽车的案例,能不能从这些失败的经验教训之中,其实不光是大的公司了,有一些中小型的公司想走出去的话,这些失败案例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教训?
缪雪中:中国整车企业走出去,我想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WTO前后,就是简单的走出去,也就是简单的贸易。
第二个阶段是到走出去加服务,现在应该讲走出去从研发、设计、销售、服务、金融等走出去,包括在海外设工厂,这样的话才能够走得进去,也能够走得下去。
我刚刚有点不太同意前面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汽车保持便宜特色一点也没有错,我们纵观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日本汽车为什么能够崛起?因为它便宜,当然后面又加一个好。韩国汽车为什么能够崛起?因为它比日本也便宜,也好。中国自主品牌也就十年时间能够崛起,然后占到中国汽车的1/3的量,什么原因?也就是便宜,又好。我认为我们不能说便宜就是廉价,便宜就不好。我一直强调我们要追求高性价比,如何要做到既要便宜又要好,这就是要考验中国汽车人的神圣使命。好在中国人聪明,勤奋,我们能够把全球好的资源全部能够整合在一起。我刚刚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为什么我们的大客车、重卡能够在世界上面独霸天下?这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再过十年,或者再过二十年,我们的好跟便宜,我认为是能够让我们能够走出去,而且也能够走得好,这个我认为是不矛盾的。
第三个,刚刚讲到有些企业走出去可能遇到了一些风险,开始的时候我已经讲到,我们要了解消费者,只有了解了以后才能够有对策,如果说你不了解那就是盲目。盲目地走出去,你可能就是会面临着灭顶之灾。所以这一点我认为要了解走出去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消费习性,都要充分地了解。你这样的话走出去才能够有胜券的把握,我认为现在走出去还是这个观点,现在走出去快点走出去,肯定比所有准备好以后,一定比扎根于国内做到国内如何强大以后再走出去,我建议还是要尽早走出去。谢谢!
主持人 Joachim Glatter:好的,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汪总,其实我们今天也不断听到对中国的汽车企业需要走出去,对于治理结构来说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并没有给予很大的帮助,比如有很多的经销商网络的问题、治理的问题。您觉得中国企业的治理问题是不是可以很快地解决掉,有没有一些经验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中国汽车治理问题?
汪大总:他想让我给总理做一个建议,这个是很难的。当然我相信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对于运营来说,政府现在非常积极,非常乐于提供走出去的帮助。而且我相信在思想上他们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目前在行动上还是稍显不足。当然像总理也不断地在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理先生以及国务院尤其是提出在上海自贸区简化审批流程,我相信未来会很好。
对于走出去来说,我非常认可缪先生的观点。对于整车制造商来说和汽车部件制造商面临的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车企来说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一个差异化的战略。他刚才讲到了价值主张,讲到了价值,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差异化战略的要点。比如说像萨博来说,他们的品牌更好,他们比北汽产品质量更好、品牌也更好。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去造的汽车就可以和萨博一样好,而且我们在成本也可以降下来,这样就可以把更好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来呈现给消费者。对于同类同等价位的车来说,我们的质量更好。对于同等质量的车来说我们的价位又更便宜,所以这样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策略。
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你希望有一个好的性价比,你希望能够在美国、在欧洲去取得成功。对于汽车部件行业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情况,对于他们来说汽车部件现在是走出去最好的一个时机,因为有很多国外的部件企业希望中国能够走出去,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而且这个价格也是很好。刚才也提到了现在是天时地利,现在是最佳的走出去的时机。
主持人 Joachim Glatter: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有一个问题想问给Lori blaker,您给中国车企做了业务方面的咨询,为他们在其他国家运营做了咨询工作。能不能具体讲讲,他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在国外运营,他们说有一个业务问题能不能帮帮我们,什么业务问题最为典型,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
Lori blaker:当然有不同的前景,我想先退一步讲一讲,我认为在5到10年中国的企业将会在更加成熟的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我相信用不了这么久。而且现在在欧洲中国车企已经越来越受欢迎,这是欧洲的情况。所以我相信现在在车企的汽车设计上,在生产上等等都做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帮助中国车企是如何建立当地的经销商网络。品牌的信息是什么?我们如何进行品牌的沟通,我们如何能够把产品的销售和品牌信息的传递融合在一起,能够确保在国外的市场上经销商伙伴以及销售人员、服务人员都能够有统一标准的理解和服务,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中国车企走出去的项目中发现产品品牌的信息非常重要,差异化品牌的主张非常重要。而且我相信我们不再需要五到十年,因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已经有运营了,而且建立了非常好的汽车基地和非常漂亮的车型。
所以要确保中国企业车企的品牌能够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品牌的信息能够正确地传递给当地的消费者,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相信我们的无误能够帮助你们取得更多的成功。
主持人 Joachim Glatter:好的,谢谢。Bill Russo,您刚才遇到了我们一些小组嘉宾的异议,刚才也提到了便宜的车质量好,或者是并不廉价的车质量非常好,或者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更便宜。如果您给中国企业做建议,在您过去给中国企业的咨询中如何去定义这样的质量,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质量的要点有什么?
Bill Russo:在质量方面主要有两点,首先需要车本身的质量就是要好,另外需要市场了解确实相信质量好,在让世界人民认为中国制造是高质量的,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哪怕产品价格并没有那么高,但是你的品牌不能是廉价的,在英文里面意思就是质量不好。其实英文细微的差别能够让人们认为不只是廉价的。你要让大家认为你是可承担的,价格是适当的,价格是便宜的。
如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让他们相信质量好这也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我相信中国车企制造的汽车已经是质量非常棒了,市场是不是相信这一点,消费者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相信这一点。其实丰田是在四十年代就进入美国了,但是当时的美国消费者不相信丰田车质量好,直到七十年代才相信这一点。最终接受这个品牌是在八十年代,所以对于汽车企业走出去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而且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时他们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马上得到认可,但是他们通过三包,通过质量保证的措施、质保的政策,能够让人们不断地相信他们的质量是很好的。丰田说了我给予市场上最好的保修政策,而且通过非常雄厚的保修政策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也是一样的,要专注于质量,并且能够不断地提升人们对于中国制造质量的信任度。比如说像长城和其他的一些伙伴来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在成熟市场进行竞争,但是质量上已经做得没问题了,但是我们需要让当地的国外市场相信这一点,所以对于品牌的认知,对于中国制造质量的认知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这个品牌,我们中国车企的品牌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有很多不同的品牌都在那里进行竞争。我们如何能够打入这些市场,对于质量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Joachim Glatter:非常感谢各位非常有成效的讨论,接下来我们邀请观众来提问题,希望我们观众有机会进行这样的问答,首先请先介绍一下自己,自己的工作单位和代表着哪个机构。
嘉宾:我在中国工作了很久,我是一名记者和咨询师。我在做中国电动汽车方面的一些报道和咨询工作。
首先我想问问各位一些软件的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的问题。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在成熟市场上已经准备好了,在人力资源上来说是需要不同的技能才能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在座的嘉宾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都欢迎,谢谢!
汪大总:我来小试牛刀一下,我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跟发达国家相比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对于一些全球的汽车公司来说中国的车企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其实除了产品,我们现在仍然差距过大,让我们没有办法更好地走向全球化,其实其他还有很多方面的差距。因为发达国家的大公司产品开发、制造能力、品牌的开发其实都比我们先进很多。其他一个方面我们差距比较大的是商务模式层面,或者是我们的业务结构层面有差距。看一看中国主要的几大竞争对手,其实都是大的国企为主导的中国自主品牌,他们其实是现在的主力军了,就是本土品牌的主力军。如果看一些国企的话,他们的数字看起来很惊人了,都是五百强,头衔都非常多。他们真的有那么强吗?这个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些国企的架构并不是特别优化的,事实上架构是他们的阻碍和掣肘,阻止他们做得更好。
谈到人力资源的话,在软的方面、人的技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在2010年的时候上汽并购双龙的时候,当时就是由于这些人技能的问题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嘉宾:从我的角度上来说,人力资源这一块的挑战其实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挑战格外巨大。特别是中国的一些公司和国企,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而且在培训这一块,在人员的开发、发展这一块,其实中国的国企和老观念的车企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新兴公司里面同有这样的挑战,如果劳动力是低成本的话就很难认识到人的价值,只有通过很好的培训才能够让人具备不同的技能,能够处理不同的问题。
汪大总:这其实是我想说的一点,当并购动作完成之后,然后又需要去管理别人的资产了以后,并购了别人的资产以后,实际上隐藏的管理能力,你是否能够接管这个资产,去管理好这个资产的能力也是一大疑问、一大挑战,特别是对中国车企来说。你可能知道怎么知道制造气囊,要去制造气囊的话需要在公司内部需要不同的能力,要建造这样的能力。你可能买了制造气囊的公司来帮你提供供货,但是你如何去管理,流程的管理、技术的管理,特别是高科技技术的管理,然后有技术转让方面的能力,其实都是你的品牌价值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流程性的东西,到底能力从B公司买了A公司以后,如何从A公司转移到B公司,这种知识的转移、能力的转移也决定了公司是强还是弱。有的时候并购了人家以后没有能力管好,也是有失败的案例。
嘉宾:刚才汪总说到自主品牌在走出去的历程中有很长的路走,需要不断做大做强。但是现在有一种传言,说我们的政府会开放合资企业的股比,会开放50%对50%的股比。在您看来如果开放了股比之后,会不会对于自主品牌来增强本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您是什么样的观点?谢谢!
汪大总:我还没听到开放股比,我看到报道北汽跟奔驰好像是在开放股比,但是开放股比是另外一个方向,中国的企业成为了51%,所以我还没有听到股比架构。
但是今天从中国的角度讲,可能完全开放不一定对国内的大企业发展特别有利,我就说这么多。将来肯定是要开放的。
缪雪中:如果中国开放合资股比的话,对于国企肯定是不利,对于民企是百分之百有利的。
嘉宾:这个问题是给缪雪中先生的,众所周知实际上一个产品走向全球的过程也是商业模式和文化走向全球的过程,请问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国内的自主品牌领头羊的企业,大家都认为它也就是在中国能玩得转的商业模式,在国外肯定玩不转。请问缪雪中先生,您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的龙头企业之一,您认为您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基因,或者是商业模式是可以在全球市场行之有效的?谢谢!
缪雪中:您刚刚讲到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去以后,是否有文化基因,然后能够适合在国外生根发芽。我想文化基因主要来自于哪里呢?还是来自于产品定位非常重要,现在我认为我们不要去研究太多的东西,也就是说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说我们研究一个市场把产品研究透了,把这个定位研究到位了,自然而然就会结束了。我们中国出口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其实现在就是长城。长城在出口领域来讲不但量做到第一,而且质也是第一的。我跟长城是同行,但是我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是这样讲的,至少说明我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也是比较谦虚的。按道理讲同行都是不给同行讲好话,但是确确实实长为我们中国人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因为长城也是中国品牌,为什么它做得好呢?就是它把销售、服务做得非常到位。我们现在大部分出去的企业仅仅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销售方面,我刚刚讲到我们现在到第三阶段,销售、服务、设计、金融,现在仅仅是在研究将来怎么样真正让我们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在海外生根发芽,长城为什么在国外卖得好呢,也就是短短几年,之前讲到长城大家可能不屑一顾。但是现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把放在第一位,产品是保障,如果没有产品也不要讲文化了,有产品才有品牌。
我认为我们整车制造企业,我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我的产品让我的消费国、消费者能够接受,这是我追求的眼下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 Joachim Glatter:非常感谢!非常抱歉,我们今天的讨论环节只能到此截止了,今天的讨论特别热烈,讨论的议题特别有趣。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观众,感谢嘉宾的发言,非常感谢你们的聆听,感谢你们的提问,我们今天的讨论环节到此结束,谢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