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滞后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缺失也成为业界关注重点。13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便是以“电动汽车推广模式创新”为主题而展开。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接受凤凰汽车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压力及雄心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小,就全球而言,中国政府支持的力度也是最大的,但是为什么我的成效不明显呢?除了我们制定的目标很大以外,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探索过于草率、不够量化,没有形成一个各方均能满意的结果。
凤凰汽车了解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整车销售模式,典型的是合肥、深圳;
第二、租赁模式,包括电池租赁和车辆租赁两种,典型城市是杭州;
第三、融资租赁模式,金融公司购买电池,拥有产权,然后租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享受政府补贴,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合肥和杭州的公交车上。
就实施效果而言,第三种模式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各城市的公共领域采购中获得政府及整车厂支持。由于其有资金来源单一、产品采购单一、产业链环节短等特点,收到广泛关注和支持。
但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涉及整车厂、消费者、政府、电力公司、运营商等多环节介入,各方利益难以调和,难以形成合力,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据凤凰汽车调查得知,截止2012年8月,全国充换电站建设完成189座,基本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所兴建,监管缺失,建设标准多为企业标准,而在多领域的设备采购环节存在民营资本难以介入的窘困。
对此,中国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毅还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项目多为应急项目,缺乏规划。土地资源没有保障:多为临时用地,划拨土地;
第二、国网与南网难以兼容互通。带来不同主体、不同城市所建设施的互联互通问题,不同用户、技术路线的兼容使用问题和不同时间建设设施的兼容问题;
第三、商业模式不清,投资可持续性存疑。多种商业模式尝试(电池租赁、整车租赁、整车销售),运营主体、服务定价和用电价格难以确定;
第四、标准监管缺失,行业基本规范缺失。体现在标准体系不全(国家、地方、行业、企业)、行业监管制度缺失(政府行政决定、应急办法替代规范管理)和行业监管主体不明(临时机构代替常规主管部门)。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担忧道,“充电也好、换电也罢,根本都得需要整车厂及电池厂的配合,如果车辆配重、电池质量标准及规格难以统一,大家各自为政,很难将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
那么,面对诸多现实的不利,消费者不买单,是否存在着另辟蹊径的方法呢?
有,出租车及整车租赁市场。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