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吉利供应链正走出自己的路

2011年01月17日 17:30
来源:中国汽车网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1月10日,吉利控股集团与一批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了一系列零部件合资合作协议;同一天,宁波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破土动工,吉利携手全球知名企业的合资公司将落户园区,标志着吉利将依托当地政府搭建的产业集群平台快速发展,吉利供应链的发展之路也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纵观世界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史,可以粗略划分为欧美模式和日本模式。以欧美的一些车企为代表的欧美大厂,在对自身供应体系进行剥离之后推行的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供应模式,最终会产生过度的激烈博弈,从而导致相互信任的基础衰减;而以亚洲一些车企为代表的日本模式,则是以合作机制为基础的供应模式,而且与零部件企业形成资本纽带关系,甚至直接控股、派驻管理人员,从而导致零部件企业过度依靠主机厂而出现自我封闭,缺乏市场竞争力;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早期就提出竞合模式,这是在总结欧美日等汽车企业成功之处并结合吉利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以全过程的合作为基础,同时又是有序竞争的市场关系,以保持在各自市场中的领先竞争力,同时相互信任、携手合作,共同满足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发挥1+1﹥2的聚合效应,吉利与供应商又是动车组关系,各自拥有自己的核心动力,是命运共同体。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对于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竞争更是如此。正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1月10日签约仪式上的讲演,“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对资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效益。政府、国内供应商、国际供应商,就是要把各种优势资源要素组合起来,把中国的成本、市场、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支持,把外国的技术、质量、资金、人才,通过合作、合资,通过资本及法律的纽带,形成利益关系,形成新的竞争力,产生新的活力,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

据了解,吉利为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在核心供应商建设、零部件合资合作,以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并取得行业瞩目的成就。

吉利核心供应商建设方面,对核心技术、高价值,且快速变化的零部件,按照底盘、内外饰、车身附件、电子电器,以及动力总成部件的划分,从现有零部件配套体系中按照“三高一低”即高质量、高技术、高忠诚度和低成本的标准选择一批核心供应商进行扶持建设,对于核心供应商在同步研发技术、市场配套份额、资金、管理及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并通过优选及退出机制,保证核心供应商发挥核心支持作用。仅仅靠扶持还是不够,为了加快核心供应商发展,吉利还牵线搭桥引进有技术质量优势的国际化供应商与本土的核心供应商合作,提出将低成本、快速反应的本土供应商与高质量、高技术的国际供应商,以及提供市场支持的吉利汽车三方结合起来形成合资合作企业,即“1+1+1”合作模式。

09年11月9日,以“新吉利、大品牌、大资源、大平台”为主题的吉利全球采购招商大会在宁波召开,当时参加会议的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国际知名供应商,国内17家本土供应商,以及吉利6大零部件园区所属地的政府招商部门领导共计200余人,此次招商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吉利供应链的全球化战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据悉,通过此次招商相亲大会,让一批国际供应商第一次与吉利本土供应商坐到了一起,根据集团战略调整,吉利供应链副总裁刘向阳会上提出的“1+1+1”合作模式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仅过去一年的时间,法国佛吉亚、日本泰极、台湾信昌、延锋伟世通、延锋江森等集团公司就率先成功的实践了“1+1+1”合资合作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供应商正在积极加入此行列中来,事实证明这就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建设办法。

从2007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吉利供应链积极整合世界先进零部件资源,又同时携手本土供应商,通过让本土供应商走出去,让国际优秀供应商走进来的方法,参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大调整、大组合,并通过并购或合资合作等方式,分享国际和国内优质供应链资源,已走出了一条吉利自己的路,对当今如何提升中国汽配行业的竞争力,本土供应商与国际品牌竞争相处,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吉利 供应商 供应链 零部件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