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煤企山西成功集团成功踏入汽车制造业,首款产品微面“成功一号”于近日正式下线。这家每年挖煤能挣10多亿元的企业,期望突破煤企的利润瓶颈,获得更大的回报,于是,造汽车成了其转换实业的方向。
2006年,成功集团控股收购了淮海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成功集团收购了贵州航天汽车,从而拿到了微面生产目录和遵义生产基地,完成了从开采煤炭到生产发动机和汽车的转身。该企业下一步规划是做小型城市SUV,已和一些国际品牌有过接洽,正在商讨合资事宜。
点评:“煤老板”在中国是加引号的,因为这已成为这一行业掌门人的专有名词。谈起山西煤老板,就不能不想到前几年媒体疯狂报道的悍马购车团。煤老板因车出名不仅仅源于其购买豪车出手阔绰,也源于一些民营煤矿事故不断,工人境遇可怜,由此形成了巨大反差。有人认为,一些煤老板是有原罪的,在道德分上拿不到及格分,也因此有人质疑,煤老板造车是否行得通。很难想象,那些挥金如土的煤老板摇身一变成了汽车企业的掌门人。今天,有多少煤老板希望通过改行来洗掉原罪,又有多少人无法容忍这样的行为呢?
成本节约惹的祸?自主品牌投诉明显上升
日前,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投诉报告》,报告显示,随着气温的升高,车辆配件及细节质量的问题开始暴露,相应的,针对小排量低价格自主品牌车型的投诉也开始明显上升。从价格上看,二季度10万元以下汽车的投诉量比一季度上升了10%。具体到车型,与去年同期相比,微型车、小型车及紧凑型车投诉增长了8%;自主品牌汽车投诉同比上升超过20%。其中,小排量低价格的自主品牌投诉上升最为明显,投诉的问题多集中在一些细节方面,如:车身密封性差、漏水、暴漆等。同时出炉的上半年投诉报告分析也显示,自主品牌汽车投诉上升较快,主要体现在车身附件方面。进入夏季,投诉开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轮胎、空调方面的投诉增长迅速。
点评:低价位曾是自主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方,在解释其“超高性价比”的原因时,几乎所有自主品牌企业都会举出“控制成本能力强”、“本地化优势突出”等理由。2000年前后,自主品牌刚进入汽车市场时,这些理由似乎说得通,那时合资车型价位居高不下,业内公认汽车行业是暴利。现如今,再谈控制成本,由于合资车型与自主车型的价位差距,特别是低端车的价位差距已经很近,自主企业的那些优势已变得微不足道。针对自主品牌的投诉增多,并不是消费者变苛刻了,而是在同样的价位区间,有些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并没有提高,甚至有粗制滥造的趋势。这也在提醒我们的自主企业,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让品牌走进死胡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