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3%,3月,汽车产量达到182.7万辆,当月同比增长5.2%,这已经预示着全年汽车产销量最多1850万辆。4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下降,1-4月产销增长率不到6%。
去年汽车产量最低的一个月是8月的127.8万辆,那时其实已经早就有人在谈论"拐点"。由于去年三季度也处于低谷,今年三季度会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5%以下)。由于政策末班车效应,去年四季度翘尾很高,最后一个月产量达到186.5万辆,今年12月大约只能有150万辆左右,所以四季度肯定是下降的。
今年汽车产销的下滑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4月商用车产量同比下降10%);其次是三项刺激政策退出(交叉型乘用车4月销量同比下降10%);第三是北京限车影响全国车市两个百分点;第四是公车整顿中要求暂停采购,所以全年汽车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增速会低于5%,甚至有可能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非常奇怪的是,有些舆论竟然为汽车市场的下滑叫好,有的媒体报道:"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中国车市调控的大手终于悄然落下,'中国的目标不是汽车市场大国,而是汽车市场强国'。"还有人认为高速增长是不正常的,低速增长才是正常的。
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是汽车普及初期的必然现象,比如日本1960年汽车产量不过48万辆、1970年达到530万辆、1980年超过1100万辆。
车市低速增长乃至下降,首先会冲击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据报道,国内上市车企一季度大面积亏损,四家公司中三家净利下滑,其中长安汽车的收入、净利同时下降,一汽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净利减少75%、一汽轿车净利下滑44.16%;其次是将影响就业。今年年初就有汽车企业裁员、减薪的消息传出,到下半年更多企业会出现困难;第三是不利于经济转型,在中央希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汽车产销下滑会影响消费的增长,北京市2010年汽车及石油对整个零售增长的贡献率为53.8%,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减少50%,全年影响商品零售额减少800亿元以上;第四是对更多相关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物流、销售企业等。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时隔一年,汽车产业像是过山车,国家由大力支持发展,转化为所有的鼓励政策纷纷取消或结束,想办法遏制这个产业的发展。"
这种过山车式的政策调控非常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因为企业要急剧应变政策的转变,处于被动之中,很难对长期的发展做出判断。上世纪90年代,有的日本车企要求取消对微型车的优惠,认为微车不是富裕的象征,通产省回答:微型车节约能源、节省材料、减少占地,应该继续受到政府的政策鼓励。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初衷是拉动汽车消费,其实主要效用是改善了产品结构,这项政策取消的结果,就是大排量车又重振雄风,而微型车的销售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