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军:阻止收购萨博对通用弊大于利

2011年11月14日 10:15
来源:选车网 作者:管学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管学军专栏主页>>

通用或将阻止中国公司收购萨博成为上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综合各方的信息,通用应当不会阻止这桩收购案,否则通用会因小失大。因此,当前通用的矜持,或许只是希望从中获得利益,并减少收购可能给通用造成损失的问题。

从法律层面上说,通用汽车2010年初将萨博汽车作价4亿美元转手给瑞典汽车公司,得到0.74亿美元现金,余款以等额优先股冲抵。此外,在萨博出售给世爵之前,通用就与萨博签署了5年共享整车、发动机、增压、安全等关键技术平台(包括凤凰平台)的协议。

站在通用的角度审视,阻止中国公司收购的理由,主要是欧宝别克、萨博共用着诸多技术,尤其是一些技术通用尚未拿到中国来使用,一旦这些关键技术落入中国公司手中,将削弱通用在中国的技术优势。

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即便中国公司获得这些技术,未必能够给通用造成明显的威胁。首先,要想真正救活萨博,必须在中国建立萨博的新工厂。在建厂的同时,还需要在周边建立为萨博配套的零部件工厂,由于萨博对品质的要求相当高,因此建配套体系的难度远大于建立一座只有冲压、油漆、总装三大工艺的整车生产厂。其次,新工厂从建设到投产,最快也要三年时间,再加上有关部门的审批时间、征地拆迁(用于建工厂及配套零部件厂)的时间,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第三,萨博真的在中国生产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匹配试验,这个时间需要大约2~3年,匹配试验的功课做不到位,将影响萨博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第四,将这些时间整合起来计算,要在中国生产出合格的萨博产品,大约需要5年时间。五年后的技术与现在已经大相径庭了,至少差出一代产品了,除非在这期间通用停止了技术进步。因此中国公司收购萨博,未必能对通用在中国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影响。况且,萨博在中国生产销售,首先面临的是北汽以相同技术生产的产品竞争问题,其次才谈得上与通用的竞争关系、与volvo等产品的竞争关系。

从营销角度看,经过入世10年发展的中国市场,各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且具备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强大的规模优势。如果萨博在中国生产销售,首先是规模不具备优势,没有规模优势的支撑将导致其不得不以高成本面对竞争对手。其次,由于萨博始终没有真正导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对萨博品牌认知度并不高,因此要实现大批量销售,还面临着品牌建设方面巨大的投入问题。第三,如果北汽做不好用萨博技术生产的产品,可能导致人们对萨博技术的怀疑,以致影响到萨博的美誉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萨博进入中国是有一定风险的。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如果通用拒绝中国公司收购,意味着萨博的倒闭,瑞典立刻将出现数以万计的职工失业,这将冲击对瑞典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双重冲击,尤其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萨博的生死不仅对瑞典具有明显的利害关系,甚至可能影响到欧盟。因此,不同意中国公司收购萨博,通用无异于在欧洲得罪了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这个影响远超过技术外溢给通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同时,通用阻止中国公司收购萨博,必将激起中国舆论对通用的不满和攻击。通用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树立“好公民”的形象,此举将使其多年的努力大打折扣。从“十二 五”规划的角度看,获得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十二 五”规划中的要点,走出去通过兼并重组获得关键技术是实现“十二 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发展战略。通用与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深韵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汽车产业政治经济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通用阻止中国公司的收购,由此产生的“回味”将是深长的,尽管中国公司获得萨博技术后能否成功尚存诸多悬念。

综合各方利益分析,通用阻止中国公司收购萨博弊大于利,因此通用将不会阻止这个收购案。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是,通用从中开价,作为同意中国公司收购萨博的条件。这样既能保住通用最大的现实利益,又在政治、经济层面满足了瑞典和中国方面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双赢。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萨博汽车 通用汽车 政治经济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