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合资自主”汽车不能自欺欺人

2011年12月29日 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程远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程远专栏主页>>

上月底落幕的广州车展,虽是本年度汽车业最后的盛宴,但因受今年车市冷落以及对后市亦不看好的影响,车展上亮相的真正的新车型并不多,但是合资自主品牌却异军突起,成为车展上最为瞩目的奇葩。显然,“合资自主”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联想跨国公司从开始消极抵制乃至反对,到突然表现出极端的积极态度,这巨大转变不由令人疑心骤起。

大家知道,中国汽车业为了实现“高起点”,采取建立合资企业方式,达到 “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把跨国公司品牌的车型直接拿到中国生产。然而30年过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把主要市场份额慷慨送给了跨国公司,成为大众奥迪日产等跨国公司品牌全球最大市场,其他跨国公司品牌中国市场也在向“全球最大市场”进发。中国的确是把市场“换”出去了,但是,自己想得到的技术并没有如愿“换”回来,其原因就在于合资公司只是采取CKD形式,组装生产跨国公司的成熟车型,并不搞产品研发,因而合资公司中方人员基本上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合资企业则沦为了跨国公司的组装厂,中方人员仅仅成为跨国公司的装配工和市场销售员。

痛定思痛,作为对失败了的“市场换技术”的补救措施,强制让合资公司在中国本土搞产品开发,使合资中方有可能接触到一些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在得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不得不拿出一些技术上的真金白银来。我们理解,这应当是搞“合资自主”的初衷,这也是从广汽本田发布合资自主品牌以来,我们一直对合资自主持支持态度的缘由。但同时我们对政府管理部门可能不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合资自主走形式,造成“市场换技术”的第二次失败表示了担忧。

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就曾撰文提出《不要让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走了味》,警示合资自主品牌“狸猫换太子”的风险。强调:“作为‘合资自主品牌’,首先产品得是这个企业自主开发的。一款新车型必然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哪些是开发的,哪些是原封不动搬过来的,一般消费者都能识别了,专家们鉴定应该更为简单”。同时“开发一个产品,必须具有相应的硬件装备,这在政府管理部门认定时更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什么开发手段都没有,岂不像前些年‘扫黄打黑’查抄的只有沙发、床铺,而没有洗理发工具的‘发廊’一样滑稽?一家有头有脸的合资企业,总不能让自己沦落到与假发廊为伍吧?

现在看来,当时的担心恐怕还真有可能“不幸而言中”。

我们知道,中国这些年有一件很坏的现象,就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什么好事,总有办法对付你,让你达不到目的,甚至走向反面,让事情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市场换技术”就是一例。

现在,看到“合资自主”作为中国政府的一项硬性要求,“硬抗”有可能在中国失去市场机会,于是一些合资企业就变着法让“合资自主”走味,最后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取消这项规定,达到他们不在合资企业搞研发,不让中方合资伙伴接触到核心技术,永远垄断技术,自己品牌长期霸占中国市场的目的。那些并不真心想在合资企业搞开发的跨国公司,将已经淘汰的旧车型只做简单地改头换面,冒充“合资自主品牌”,既满足了中国政府的要求,还能扩大市场份额,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对合资自主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政府管理部门并不难识别,如我们前面所说,一是查验产品,二是查验硬件设施,如果是旧的淘汰产品,也有没有任何研发的硬件设施,就不予认定其是“合资自主品牌”,就不给其享受有关政策待遇。管理当局能不能认真执行国家合资自主政策,关键在于管理部门是否会被合资公司或者说跨国公司“搞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错把“狸猫”当“太子”,让合资企业去干“只有沙发、床铺而没有理发工具的假发廊”的勾当,那样我们也就无法可施了,只能让“合资自主”去步“市场换技术”的后尘,走向自己的反面。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汽车市场 合资公司 合资自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