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购车摇号制度实施进入第二个月,申请人数在上月的基础上增加了将近10万人,连同上月没有中签的16万人,一起争夺1.8万个额度,这意味着中签的概率进一步缩小,显然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强了。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中签的“分子”不变,而摇号人数的“分母”却像“雪球”越滚越大,必然是幸运的人是少数,失望的越来越占多数。
对比同为一线大城市的上海,最近两月车牌照投放额度只有七八千个,而投标人数也就两三万人,中标的比例显然比北京要高得多。这说明,第一,在生活方式选择上,北京人对车子的追求更强烈,而上海人因用车需求长期受压抑后,已不再那么强烈;第二,上海的公共交通状况相对比北京方便,特别是世博会的举办使其更有大的改善;当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京沪限牌的手段,一个是“有价”,一个是“无价”。上海是拍卖的办法,一张“铁皮”竞价三四万元,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值”,便望而却步;而北京是无价摇号,摇到了算走运,摇不上也没损失,“不摇白不摇”,所以有人即使并不迫切买车,也会积极报名申请,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说上海设的是“经济门槛”,那么,北京的办法我们姑且称其为“机遇门槛”。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配手段不外乎三种,除上述两种外,最简单易行的就是“行政分配”,用政令规定什么人能买,什么人不能买,这不仅包含了很大的社会不公,而且容易滋生腐败,显然不可取。
在中国,最初对轿车使用的规定是按照人的身份划分的,基本上把平民百姓屏蔽在轿车使用权之外。改革开放之初,轿车价格极高,而人们的收入很低,所以买车与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大关系,那时候,我们倡导轿车降价,使其和平民百姓“近距离接触”,让更多人买得起车,即“轿车进入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车子资源供应越来越丰富,同时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两相夹攻”,普通家庭购车成为一种潮流。现在的情况是,汽车资源越来越多,想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支撑汽车发展的资源却捉襟见肘。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就不可能不设门槛了。所以条件发生逆转,管理当局对购车的态度由鼓励到限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比如,冬天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温暖的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都想去温暖的地方,在偌大一个中国,也就只有三亚一个地方,全国13亿人能不能全都涌向三亚?当然不行,那就得设置“门槛”,也就是钞票,谁有钱谁能去,或者说,谁钱多谁能去,这似乎不公平,但只能如此。再比如看演出,大家都想有一个好座位,但剧场里的座位是有限的,每个位子的观赏效果也是不同的,怎么分配?一是不同位置不同价格,二是比先来后到,反正所有人坐在同一位置肯定是办不到的。
同样每个人都想有房子住,而且都想住大房子,位置要好、环境要优越。依照“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住房权利,都有权住同样位置、同样大小、同样环境的房子。但现实中,住房却有远有近、有大有小,环境有好有差,怎么办?设置不同的价格,所以北京二环内房子每平米达到5万元,三环内3万元,四环内2万元,这也就是一种“门槛”。
同理,每个人都有享受汽车的权利,但如果北京一人买一辆车,就是1900多万辆,且不说在哪里开,先说往哪里摆放?所以同样做不到让每个人都能同时买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硬性规定谁有权利买车,谁没有权利买车,就只能通过设置“门槛”的办法,把一部分人或者大部分人“过滤”掉。
实际上,世界上从来就不是每个人的每一个欲望都能满足,理想的公平和实际的公平,并不是一码事。“机遇门槛”可能比“经济门槛”更公平。因为相对而言,上海高昂的车牌拍卖价格是把钱少的人屏蔽掉了,实际是一场财富比拼,比的是谁比谁更有钱。北京的摇号办法,对购车人则没有贫富、职业、级别的限制,在牌照前,亿万富翁和普通百姓机会均等。
至于说,因为摇到号不容易,中签者往往一步到位,买车高档化,其实,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量入为出,比如一个毕业没几年的“白领”,又有了小孩,还要还房贷,会倾家荡产去买豪华车,让生活难以为继吗?
北京规定二手车不能带牌销售,防止通过倒卖二手车谋取差价,堵了投机倒把者的后路,是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个规定值得肯定。不许二手车带牌销售,就如同火车票实名上车,使其不能随意转让,不然,参加摇号的恐怕就不是30万人,而是300万乃至更多。所以禁止二手车带牌销售的制度不能放松,否则整个摇号制度就崩溃了。
我们此前说过,发展汽车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发展经济,二是改善人们生活,归根结底就是一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以看待汽车业的发展,也要站在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高度,跳出汽车行业看汽车。(作者系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