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爱恨纠葛 再议合资股比谁是真正大汉奸?

2014年03月04日 10:20:42
分享到:
来源:汽车纵横 作者:曹晓昂

急切的人们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现实的语境里,任何与“市场”、“自由竞争”、“公平”相关联的词语都更容易获得人们的掌声和喝彩。网络上的抱怨和嘲讽大多也更多地指向“限制”,这样的逻辑也确实暗合消费者基于自身的判断而形成的逻辑,“我只要买到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车,为什么要为所谓的‘民族品牌’买单?”

但是当我们急于欢呼之前,能否先冷静地想一想“放开股比”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而相对于半官方人士的豪情万丈,在这场“放开股比”的喧嚣中,汽车行业专家们似乎颇多微词:我们为什么要“放开”?以及“放开”之后,又究竟是谁能够获得利益?

事实上,眼下的这场讨论正在演变为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不满的宣泄,或是在表达着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不安。在某种程度上,“放开股比”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立场其实是相对统一的,都希望能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希望能够尽快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存在一些扰乱视听、浑水摸鱼的人,打着“爱国”的旗帜做着“卖国”的事。也许正因如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才会在激愤之下喊出了“谁是大汉奸”。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汉奸”,历史上的汪精卫也认为自己“忧国忧民”,但是我们需要看清楚的是——“放开”,为什么要?以及谁更需要?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公开表示,“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的比例不得低于50%。这个50%的规定,应符合入世承诺,对加强我国与国际汽车生产商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为什么又要放弃?

让我们先来看看,呼吁“放开”的都是哪些人,又到底是“谁在说”。其实外国资本希望能够“放开”,本不足为奇,吉利的老板李书福喊“放”,也有他的道理——人家也是VOLVO的代表。更何况此前吉利并没有合资的机会,“早就眼红”,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李大老板不能免俗,但魏建军、王传福就明确不“掺合”,人家一个卖SUV,一个搞研发——“闷声发大财”。至于商务部门表示要“研究研究”,也很符合其定位,“走出去、引进来”根本就是商务部的本职工作,如果双方政策、法律条件不对等,“工作确实不好做”。而资深行业媒体人李安定的呼吁,其实是一种“爱之切则恨之深”的情节,是一种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恨铁不成钢”的“爱与痛”。李安定痛恨“股比保护”是因为他认为这就是继续维持“大狗”们“安逸”生活的保护伞,通过多年的行业采访他也深知,“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没有白求恩,共赢的局面只存在于市场资源、技术诀窍、人才储备的博弈与平衡中。技不如人,中国人,在西方人或者日本人的潜意识中,无论道德还是能力,都是二等角色。”这是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

可是仔细思量,我们必须要先弄明白的是,难道放开就一定能使中国汽车产业“强”起来吗?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究竟是否有实力能迎接“放开”后的挑战呢?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只有我们的自主创新达到一定水平,谈整车股比放开才有意义,要不然就会形成国内大汽车集团空心化,自主品牌挑战加剧的结局。”也正如李安定先生所言,“说到建设汽车强国,有太多比守住股比更急迫的事情要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如此地纠结于“放开”与否,而不给中国汽车产业些许喘息的时机,甚至显得如此地迫不急待呢?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继续限制”,让局势这么维持下去,显然是最佳选项——至少这样我们还有机会。

 爱与痛的边缘,汽车产业走向何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里的经典台词,似乎也可以用来形容当下这场关于“合资股比”的讨论。

表明上看这场争论的议题是“合资股比”,焦点在于是否“放开”,而实质则在于政府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关系,其核心在于汽车产业政策究竟该如何制定,以及“政府的手”是扶持了产业的发展还是限制其发展,而更深层次的焦点则是人们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忧思。也正因此有人发出,“放开是找死,不放开是等死”。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爱之切则恨之深”的人们,徘徊彷徨于“爱与痛”的边缘,苦苦地寻求着答案。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上一页123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