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教授试过不少车,有日系、法系、德系还有本土系,然后发现这些车能不能给你带来好感,取决于你坐在车上的第一感觉,如果坐起来让你感觉不舒服,无论它动力多么好,转向多么精准,你都会觉得这辆车不太合适。
座椅本身结构不复杂,坐垫、靠背、头枕这些东西每个车都有,但不同车坐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是心理因素,还是信仰在作怪,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人体工程学说起。
站着开车
在座椅设计上,有两个厂商值得一提,一个是马自达一个是日产。马自达号称“东洋宝马”,按理说马自达的强项应该底盘调校和动力匹配,为何偏偏要说马自达的座椅?因为马自达造车到了一定境界后发现,人和车的沟通主要来自座椅。
人在行走的时候,路面的反馈力通过脚传递到盆骨和脊椎,但你会发现人在运动时,头部摆动很小,行走时身体有一种本能让你保持平衡。为什么人在走路和跑步时不会晕车?因为人的潜意识在控制脚、腿、盆骨和脊椎。
如果把身体那种自我平衡的本能应用到车上,那就能呈现一种最自然的驾驶感受。人行走时身体有两个特征,第一盆骨直立,第二脊椎微微呈S型弯曲,于是马自达就把座椅照着这么设计。人坐在座椅上,盆骨和脊椎与行走时保持一致。
我们都说座椅越软越好,马自达是反其道而行,把座椅支架和内部结构刚性设计的更高,让路面反馈力更直接传递到盆骨和脊椎!
失重感
日产素有“买车送沙发之称”,这个说法不是瞎编的,NASA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人在太空中失重时,身体的负担最小,也就说最不容易让人感觉疲劳,NASA把这个称作中性姿态。
日产沿着这个思路,开始研究如何把中性姿态应用到座椅上,于是联合相关的科研机构去开发一个让背部肌肉以及脊椎承压最小的座椅。
通过座椅靠背局部形状优化,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当脊椎呈现前面所说的中立姿态,那就会减轻肌肉压力和肌肉疲劳感。
体型差异
前面所说的座椅设计有点抽象,恰好最近教授去体了验一款车,当时这款车的产品总监特意说了座椅上的优化。废话不多说,上图!
这个图是身体与坐垫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臀部和大腿,从图片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座椅与身体的接触面积更大,而且压力分布的更广,也就是臀部承压被分散开了。实际上体验上,左图中的座椅舒适性更好。
背部和肩部也是如此,左图中的座椅接触面积更大,腰部承压相对分散更广,压力如果集中在一块,那与身体对应的的那个部位就容易疲劳。稍微透漏一下,左图是传祺GS8中期改款的座椅,右图是丰田汉兰达。
可能有人会感到好奇,丰田的设计难道不如传祺?这么理解就不对了,汉兰达是为美国市场开发的SUV,座椅设计主要考虑欧洲人的身体特征,传祺通过与中汽研合作,拿到了很多亚洲人的体型数据,测试结果不一样也情有可原。
教授总结
座椅设计是一门学问,不要认为把沙发搬到车上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当然,座椅设计不是玄学,能把大腿、臀部、腰部、肩部的承压均匀分散开,那座椅的舒适性就非常好了。为什么文章中要特别例举马自达和日产呢?因为座椅设计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软就代表舒服,实际上很软的座椅反而久坐容易疲劳,所以两家厂商都没说软是座椅舒适的关键!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